在65歲以上老年人死亡原因的首位與老年人肺炎關系密切,因此,不管是在家或醫院都要求積極致力作為生活權利的「進餐」給予援助。
一、進食過程
1、食物進入口腔首先咀嚼食物,除了用牙齒之外,同時還要有舌和頰的運動。此時如果舌和頰有運動或感覺障礙時,就很難形成食團。另外口唇不能關閉,食物就會從口腔內灑落出來。
2、嘴嚼完成后,要使用舌頭將食物送入咽部。這時舌尖的抬起很重要。舌頭不能頂在上顎上容易造成食物在口腔內殘留。這時口唇關閉不充分,會造成食團向后方運送困難。另外,軟腭抬起的同時口咽部膨脹關閉鼻咽腔。
3、舌附著在上顎,舌骨向上,喉向前上方移動,造成會厭倒向后方同時食道入口打開,食團被壓入食道。同時吞咽時停止呼吸。如果軟腭不能關閉鼻咽腔,食物以及水從鼻腔逆流。喉部不能向前上方移動,食道入口打開不充分,導致食團不能進入食道而侵入氣管,即誤咽。
4、食道蠕動運動使食團進入胃。此時舌放松,舌骨、喉部下降,會厭再次抬起,軟腭放松鼻咽腔開放,開始呼吸。
二、吞咽困難的原因
腦卒中后遺癥、腦外傷、腦癱、癡呆、帕金森氏病、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多發性硬化癥、重癥肌無力、頭頸部癌、藥物、牙齒脫落導致咀嚼能力下降。
三、癥狀
吞咽食物困難;
吞咽時疼痛;
喉堵塞感;
食物從口中灑落;
口腔中食物殘留;
唾液多;
流涎;
口干;
進食前、中、后嗆咳;
食物掛在舌以及喉部;
吞咽后聲音改變;
進食時間延長;
食物以及胃酸返流;
固體食物比水難嚥;
水比固體食物難嚥;
食物堵在胸部;
標簽燒心;
經常反復發生肺炎、支氣管炎;
消瘦
四、口腔護理
定義
狹義口腔護理指為了改善口腔衛生,指的是口腔清潔。最近將范圍稍微擴大了一些,包括牙垢的去除,義齒的安裝,簡單的治療等。甚至包括進食、吞咽訓練。
目的
預防誤吸導致的肺炎和口腔疾病,提高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QOL)。
五、預防吸入性肺炎
1、除了明顯的食物誤吸之外,還包括不明顯的誤吸。對吞咽反射、咳嗽反射下降的老年人,睡眠中常常引起不明顯的誤吸,此時,唾液伴隨口腔內的細菌同時誤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因此為了減少口內細菌量,口腔護理是有效的方法。
2、口腔疾病的預防:適當的口腔護理對預防各種口腔疾病是有效的。且對輔助人員沒有限制。
3、提高QOL:口腔護理提高了從口進食和對美食的感覺。
六、口腔護理實施注意事項
口腔清潔方法各種各樣,要根據對象如體質衰弱的老人、易感染者以及預防誤吸等問題。
七、口腔護理
腦卒中發病后禁食期間唾液分泌減少,口腔內自凈功能下降,因此要進行口腔護理。
包括:口腔內清洗→牙垢去處→按摩口腔粘膜→義齒清潔→口腔內清洗。
進行口腔內清洗時正常人可以漱口,腦卒中急性期和重癥病人要用專用杯子,在進食前、后進行,對不能進食者也要一日三次進行。
內容
刷牙齒、粘膜部位,食物殘渣的清除、粘膜的按摩、舌的清潔與訓練、臼齒的清洗等。
期待效果
齲齒、牙周病的預防、牙周病的改善、預防誤吸性肺炎、減輕口臭、口腔功能的改善(構音功能、吞咽功能)。
注意事項
①盡可能自理:從康復角度出發,能夠自行進行口腔清潔的患者鼓勵自己清理,對清理不充分的部分護理者可幫助清理。
②注意誤吸:在口腔及吞咽功能差時,水進入口腔后吐出困難,這時每次含漱水量要少些,必要時盡量取前傾姿勢等。
困難的處理
① 口腔過敏:長期不經口進食和沒有經過口護患者或癡呆患者,對口腔內異物非常敏感,經常緊閉嘴不張口,或將放入口中的牙刷或湯匙咬住,這種癥狀被稱為口腔過敏。首先用手指或口腔護理專用工具按摩患者頰粘膜和牙頸部,先從臼齒開始向門齒進行按摩,緊閉的牙齒放松后再進行上顎的按摩,逐漸由手指變為牙刷清潔口腔和舌。反復頻繁予以口腔刺激可改善口腔和面癱功能。
② 牙齦炎癥:口腔護理不當會導致牙齦出血、腫脹。要用柔軟的牙刷去除牙垢,同時治療炎癥才會使齒齦得到改善。
③不能漱口:唇不能閉合,水含在口中立刻順嘴流出,此時要及時用手指將口唇閉攏,讓患者做漱口動作。而軟腭不能完全關閉鼻咽腔時,水容易流入喉部,所以漱口時要取前傾位。
——The End——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