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美國宣布退出伊核協議,為了保障自身和以色列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美國將伊朗視為未來重點打擊目標,不僅對伊朗發動經濟制裁,利用國際影響力限制其他國家進口伊朗原油,轉向沙特和阿聯酋進口,全面切斷其石油經濟命脈,還公開稱因為伊朗伊斯蘭革命自衛隊暗中扶植中東多個非法武裝,美國將視其為"恐怖主義",駐中東美軍今后將會以"反恐"為由展開對這一武裝力量的進攻。
面對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打壓,伊朗總統魯哈尼也強硬的表示,絕不會在威脅下對美國妥協,不僅在國內下達進入"戰備姿態"的命令,做足一切準備應對美國接下來的攻擊,而且還公開回應伊朗以同樣的方式將當前所有駐中東美軍視為"恐怖主義",將對美國今后在中東的一切行動發動反擊。另一方面對于美國制裁帶來的對其原油產業的巨大沖擊,伊朗的經濟體系開始出現嚴重動蕩,因此伊朗開始對霍爾木茲海峽這一中東主要原油出口通道進行全面管制,試圖封鎖沙特等國的原油輸向全球多個國家,進一步阻止美國試圖在原油上獲取巨額利益的目的。
因為伊朗的不妥協,美國近期先后出動了"亞伯拉罕·林肯"號航母戰斗群和B-52轟炸機特遣隊部署在伊朗沿海地區對其施壓,并多次發出警告要求伊朗做出讓步,強調美國愿意和伊朗重新談判,但魯哈尼仍舊表示不愿在美國的打壓和脅迫下回到談判桌上。很明顯目前兩國都不想發動這場戰爭,雖然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力量加上周邊盟國的協助和軍事基地,在總體實力上遠強于伊朗海軍,但伊朗憑借著地緣政治優勢和國內巨大的導彈武器庫,即便不能獲得最終的勝利,也能讓美國付出慘痛的代價。而對于美國來說,經歷了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后,美國已經不愿繼續消耗力量去發動一場戰爭,這并不符合美國的利益選擇。
截至目前兩國在伊朗沿海地區依舊處在緊張的對峙狀態,美國的不斷增兵更加讓伊朗堅定了不愿妥協的決心。近期的沙特的兩艘油輪在阿聯酋富查伊拉附近海域遭到襲擊,雖然并未造成人員傷亡,但油輪上大量原油泄露,并且嚴重威脅今后全球原油的供應安全,這一事件讓中東其他原油出口國家開始將目標轉向伊朗,但伊朗外交部發言人穆薩維卻在第一時間回應稱是國外特工所為,目的是蓄意挑起周邊國家對伊朗的仇視,以促進這場蓄謀已久的戰爭。
而在油輪遇襲的幾天后,位于沙特"東西輸油管道"中間段的兩個石油泵站遭到了胡塞武裝的襲擊,其中一個泵站爆發巨大火災,造成沙特緊急停止國內其他主要輸油管道繼續輸送原油。事后胡塞武裝公開稱對此次襲擊負責,以此警告沙特和阿聯酋等國家停止在中東干涉其他國家事務,否則將繼續加大襲擊力度。據外媒報道,此次胡塞武裝一共出動了7架無人機朝著沙特泵站發射地對地導彈,這些武器裝備都是由伊朗提供。但對于這一指控伊朗外交部嚴正否認,并聲稱沒有參與對任何國家的襲擊行動。
據專家分析,伊朗不大可能參與到這一系列襲擊行動當中,比起美國,伊朗此刻更不愿意率先點燃戰火,更傾向于保持一個防御和反擊的姿態應對美國的打壓。雖然對沙特等國的原油出口形成阻礙有利于伊朗目前的境況,但這也會讓伊朗在中東樹立更多敵人,幫助美國贏得這場戰爭,不符合正常的戰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