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國家還在發展第五代隱形戰斗機的時候,有的國家已經在設計第六代隱形戰斗機了。
這個年代,戰斗機的設計已經沒有太多實戰經驗可作參考,更多的是靠設計師來評估考慮,很多國家認為,即使花數十年時間和大量資源用于研究設計,那也是必須的。現在雖然還沒有產生制造能力,但設計第六代戰斗機宜早不宜遲,先把圖紙畫出來總是對的。
目前,開始考慮設計第六代戰斗機的國家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已經成功研制和部署第五代隱形戰斗機的美國;第二類,則是沒有五代機,所以干脆不在五代機上浪費時間,想直接跳級搞六代機的國家。后者的難度當然非常大,但也不失后發趕超的智慧。
這其中,就有法國、德國和英國,他們正在研究第六代隱形戰斗機FCAS和“暴風雨”戰斗機。俄羅斯則對已服役的蘇-57隱形戰斗機沒有太大熱情繼續推進,而是將重心轉移到第六代米格-41的研發中。日本人也在考慮第六代隱形戰斗機F-3,但他們還超脫不了美國人的第五代設計圖紙。
目前,美國公布的六代戰機設想包括兩個項目:一是空軍的超遠程隱形戰斗機(主要為隱形轟炸機護航),二是海軍的FA-XX型隱形戰斗機。波音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以及格魯曼公司都已公布了第六代戰斗機的概念。這些公司公布的第六代戰斗機有許多的共同點,比如兩個關鍵特征:隱形,加遠程超視距導彈。
首先,說說六代戰機的隱形性能。
1 2 3 4 下一頁如今,俄羅斯的S-400防空導彈很可能已經威脅到了五代戰機的隱身效果,第六代戰斗機的隱身技術當然要作大幅改進,低雷達橫截面和一流的雷達吸收材料是第六代戰斗機需要著重突破的課題。但有分析人士認為,不管戰斗機怎么隱身,最終都會被越來越先進的傳感探測技術發現,而隱身技術又無法像航空電子設備那樣可以輕松升級,“盾”是很難跟得上“矛”的。
其次,說說超視距導彈。
這也是第六代戰斗機研究的技術重點。目前,像AIM-120D“監獄”中程空對空導彈已經可以對160公里外的目標實施精確打擊。但英國的“流星”和中國的PL-15“霹靂”導彈,讓美軍在超視距導彈的設計上壓力很大。
除了上述兩點,六代戰機至少還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
1,超厲害的飛行頭盔

美國在F-35上使用了先進的顯示器頭盔,通過這個頭盔,飛行員能夠直接“穿越”機身觀察四周情況,而且頭盔能夠自動發送數據。目前,這種頭盔還存在技術缺陷,載人版的六代機顯然要在頭盔上加以改進,甚至可能完全取代駕駛艙的儀表板。
2,更大的機身、更強的發動機
六代戰機必須能夠飛更長的距離、攜帶更多的武器,所以在隱身的前提下需要更大的機身。大機身、大載彈量,又要求動力強勁,發動機的性能也必須提高。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3,可選駕駛模式
無人技術是世界空軍研究的重中之重,第六代戰斗機既可能完全無人化,也可能是可選駕駛模式,可根據需要選擇上不上飛行員。有人與無人模式的切換,當然不是像開車換擋那么簡單,但從原理上講就是“換擋”,通過模塊定制選擇有人或是無人。
4,融合地面、海洋、天空、太空綜合數據的傳感器
據稱,美國研制的F-35一項重要創新,就是通過傳感器搜集全方位的數據信息。這意味著可以輕松找到有利位置,從敵人背后發射導彈,甚至不用打開雷達就能實現。這種戰術配合在未來空戰中很重要,所以融合傳感器將會成為第六代戰斗機的標準特征。
5,網絡安全
融合傳感器的配置,意味著第六代戰斗機將嚴重依賴信息網絡,而信息網絡如不強化,則可能遭到干擾或破壞,甚至被敵人入侵。所以,六代戰機與地面支撐的網絡安全極為重要,必須配備抗干擾能力極強的網絡系統。
6,人工智能
第六代戰斗機系統的復雜性,很可能超出人類大腦所能完成的任務處理能力,很需要人工智能系統來幫飛行員更好地操控飛機。
7,與無人機的配合

未來戰爭理論家認為,相對于戰斗機,無人機更廉價,也更加難以防御。第六代戰斗機會更需要無人機戰斗群的配合。無人機在隨六代機作戰時,無論是偵察、武器供應還是充當誘餌,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上一頁 1 2 3 4 下一頁8,定向能武器

激光武器或微波武器系統能夠在電力足夠的情況下,快速精準打擊目標,而且具有無限的彈藥容量,這當然比攜帶導彈更加有利,甚至可能代替導彈。美國目前研制的低、中、高功率激光武器,已經應用到部分戰斗機上。他們還計劃測試一種反導彈激光炮,希望能安裝在轟炸機和F-35戰斗機上,六代機裝備這些武器,是理所當然的。有軍事專家稱,第六代戰斗機最快可能在2030年出現,那時候空戰的模式又將重新定義。
上一頁 1 2 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