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段尼泊爾小伙兒桑迪(Sandesh)登上東方衛視舞臺演唱中國歌曲的視頻在尼泊爾漢語圈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許多人驚呼,桑迪在《唱響中華》節目中的那一曲《一剪梅》簡直堪比原唱費玉清!而讓我更為欣慰的是,這位用歌聲驚艷了中國的尼泊爾小伙兒是我的學生,尼泊爾加德滿都大學孔子學院2015級國民學院教學點的學員。
暢想山國
實踐中摸索漢語文化的教學之途
我對桑迪印象頗深,作為孔子學院公派教師來到高山之國尼泊爾后,桑迪是我所教授的第一批漢語課學生,而他出色的成績也使他成為這批學生中的佼佼者之一。像絕大多數學習中文的尼泊爾學生一樣,他對漢語課飽含熱情,對中國傳統文化充滿了好奇。
在我的記憶里,每天桑迪總是最早到教室的幾名同學之一,總是選擇坐在離講臺最近的位置,上課時筆記記錄工工整整,下課后家庭作業毫不懈怠,出現錯題或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會認認真真地向我詢問,然后牢記于心。這樣的努力與付出換來的是他在HSK二級考試中199分的好成績。
我的學生——桑迪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桑迪喜歡音樂,尤其是喜歡唱歌。于是,在2015年孔子學院春節聯歡晚會彩排的時候,我鼓勵他學唱中文歌曲,報名參加演出。那次晚會上,桑迪自彈自唱的《鴻雁》贏得了掌聲無數。這個經歷大大增強了桑迪漢語學習的自信心。自此之后,他漢語學習的熱情更加高漲,對中國傳統文化方面的興趣愈發濃厚。在桑迪身上,我看到了一條教學的“捷徑”――找到最佳的興趣切入點,最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源動力。
2015年,桑迪申請到了國家漢辦的南亞獎學金項目,在上海外國語大學開啟了新的漢語求學之路。2016年暑期回國,我邀請他到我的班上給當時的尼泊爾學生們講授了他的漢語學習經驗,以及他在中國的見聞。幾年教學實踐后,我愈發感受到,教授學生漢字與語法只能讓漢語學習成為一時;只有撒下中華文化魅力的種子,才能讓漢語學習的動力貫徹他們一生。
唱響中華
收獲中感悟中華文化的傳播之力
桑迪在東方衛視完美演繹中國歌曲的視頻在網上迅速傳播,短短幾天點擊數萬,國內好評如潮。連現場嘉賓都一致認為“唱得也太像了”,“閉著眼睛聽就是‘小哥’”。
桑迪現場演唱費玉清經典曲目《一剪梅》
在國際漢語教育尤其是尼泊爾的漢語學習圈中,桑迪和他演唱的《一剪梅》更是引發了熱議。看過這段視頻后,不止一名學生跑來和我說過類似的話,“老師,我也要像桑迪那樣說地道的漢語,唱好聽的中文歌! ”
作為桑迪當年的漢語老師,我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既為他個人的成長和收獲感到高興,也為自己有幸有這樣出色的學生感到欣慰。無疑,桑迪為所有正在學習漢語的尼泊爾學生樹立了很好的榜樣,讓他們看到了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另一方面,他也讓我,以及許許多多同我一樣普普通通的孔子學院老師感受到了希望,看到了耕耘后的收獲。
《唱響中華》評委團
《唱響中華》展現的是中華文化在海外的影響力,展示的是外國留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與理解。桑迪在這里唱響了尼泊爾人民對中國的熱愛。他在舞臺上說,他從小看了很多的中國電影,于是愛上了電影里那些非常好聽的中文歌。他還說未來想要開一間“只做中尼兩國的旅行社”,因為“中國很美,尼泊爾也很美,兩個國家之間還有歷史和文化的交融”,他希望能夠“讓兩個國家之間的人民更加方便地到對方的國家去看一看”,“把美景和文化看在眼里、留在心中”。如果說因熱愛而傳播,要作增進中國與海外文化交流的橋梁,那么桑迪做到了。
今天,中國對海外的文化傳播方式日趨多元化,中國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度更是空前,中國語言與文化正以其特有的美,感動著千千萬萬的漢語學習者。作為一名漢語教師,我們應該不僅是一個知識教授者的角色,更應該成為連接兩種文化的紐帶,架起兩種文化傳播交流的橋梁,將自己所代表的中華文化之美,播種在每一個學生的心中。
改變世界
期待中展望傳統文化的弘揚之效
回想過去的三年,我非常幸運地踏上了孔子學院這個國與國文化交流的平臺,成為一名增進尼泊爾人民對中國及中國文化了解、樹立中國在尼泊爾友好形象的使者,有機會向當地人傳遞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哲學理念和文化精粹,讓人們可以從精神層面了解到一個立體的中國。在文化傳播方面,我國所取得的各種成績,無不顯示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傳播者們做出的努力。桑迪是尼泊爾漢語學生中的典型代表,而我幸運地成為了他的老師,幸運地見證了一個中尼文化交流的成功案例。
桑迪站上《唱響中華》的舞臺
今天,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逐步展開,中國傳統文化“走出去”已成為大勢所趨,是歷史的必然。全世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們的生活或多或少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人將目光聚焦中國。文化傳播正當其時,且更為迫切。世界需要中國文化,而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也值得由全人類共享。
再過幾個月,我的尼泊爾公派教師任期即將結束。但是,還有更多對外漢語教師將繼續默默堅守在漢語語言推廣和中國傳統文化傳播的講臺上。也正是因為許許多多普通的對外漢語教師和千千萬萬文化及教育工作者的努力,世界人民才有更好的機會在自己的土地上學習漢語、了解中國、感受中華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