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二戰美軍B-25系列轟炸機,人們通常會先想到著名的“杜立特空襲東京”作戰行動,實際B-25還有多種炮艇機改進型,其中之一就是B-25J,也曾在太平洋戰場痛擊日軍,圖中這架海軍涂裝的是PBJ-1J(美海軍B-25J編號),本圖集就此解讀。(PBJ-1J現場圖片由熱心軍迷AdrenaPierogi從前方傳回,特此感謝)
最初提出將B-25改裝為炮艇機的人是一位綽號“老爹”的美軍上校,名叫保羅?甘,他隸屬于美陸航第五軍第三轟炸機大隊。為了能充分發揮B-25攔截日軍運輸船、并掃射岸防工事的戰斗力,他提出在B-25機頭加裝6挺前向射擊的12.7毫米重機槍,齊射能達到暴風驟雨般的彈幕效果,在實戰中發揮出色。后為增強火力,有的如圖中的B-25J機頭機槍增至8挺,機身側面另增2挺機槍,達到10挺。
和常規型B-25不同,B-25J炮艇機在攻擊日軍運輸船時通常會采用低空掠海掃射戰法,由于火力全部布置在機頭,可以像戰斗機一樣對同一目標,進行多次穿梭掃射攻擊,用密集彈幕打到將日軍艦船擊沉為止。據幸存的日軍回憶說,這種戰機給他們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陰影。圖為藝術家繪制的美軍B-25J炮艇機轟炸日軍運輸船油畫。
圖為綽號“貝蒂之夢”的B-25J炮艇機特寫,通過一側打開的維護艙門,可見機頭內部密集布置的機槍彈箱和彈鏈。小圖為B-25J進行地面武器試射資料圖,可見密集的火線射擊場面。
回到本圖集的主角,這架PBJ-1J是世界現存的唯一一架且是能夠飛行的海軍型B-25J-30-NC型,單機序列號44-30988,綽號“永遠忠誠”(Semper Fi,美海軍陸戰隊的座右銘),最初于1945年3月交付部隊,可惜一直作為備用機并未參與實戰。當年11月,該機轉交給美海軍特種武器測試部隊,用于試驗新型火箭彈發射系統。退役后該機被美國民間航空團體“紀念空軍”買下,一直作為表演機使用。
與常規型的B-25J不同,B-25J-NC可看作是B-25D和B-25H的混血型號,仍采用透明式機鼻,但仍保留了較強的掃射火力,例如機背的雙聯機槍炮塔、以及機身側面的2個12.7毫米機槍吊艙等。 值得一提的是,“永遠忠誠”號目前采用的涂裝實際是還原自另一架PBJ-1J的涂裝,單機綽號“MB11”,該機于1945年5月在菲律賓附近執行任務時失蹤,此舉也是為紀念該機。圖為“永遠忠誠”號機庫展示資料圖。
圖為“永遠忠誠”號的駕駛艙特寫,可見不僅保養狀況良好,而且還加裝了現代航電設備,例如紅框標出的電子顯示屏。二戰操縱桿+現代航電的混搭風也是頗有特點。
自20世紀40年代保留下來的發動機油門控制桿仍可使用,今天看來和汽車掛擋有點類似。
位于透明機鼻內的12.7毫米M3航空機槍特寫。
圖為位于機槍下方的轟炸瞄準儀特寫。
圖為“永遠忠誠”號飛行表演資料圖。
除B-25J外,美軍后來還改裝了配備一門75毫米M5火炮的B-25G型和B-25H型,火力達到了恐怖級別。據稱曾在實戰中擊沉過一艘日軍驅逐艦。圖為B-25H剖面圖,紅圈標出的即為75毫米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