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不斷提高,金融理財的觀念走進了廣大的普通家庭之中,從事家庭理財的人也越來越多。而對于長期從事理財的投資者來說,理財不僅僅是為了保證財富保值、安全,更是希望自己的財富能夠穩定增值。4月27日,興業銀行攜手波士頓咨詢公司發布了中國私人銀行發展報告《中國私人銀行2017:十年蝶變十年展望》,報告調研了過去10年中國高凈值人群特點,結果顯示:國內高凈值人群也具有“自主性強、追逐高收益” 的共性。由此來看,追求高收益,歷來都是投資者的“真愛”。
而如今,我們要告訴投資者的是,影響你“錢袋子”的,不光是只有收益率,還包括金融理財產品背后蘊藏的金融機構安全問題。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進行了第四十次集體學習,習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切實把維護金融安全作為治國理政的一件大事。這說明當前維護金融安全,已變成了關系到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和國家安全戰略格局的大事。對于廣大投資者而言,金融安全更關系著個人的金融資產配置能否安全的落回“錢袋子”以及個人財富安全的問題,投資者對此應有及時、充分的認識。
近年來,“家庭資產配置”觀念已逐漸深入廣大家庭,理財產品也慢慢被千家萬戶所理解和接受,我國的個人財富管理市場逐步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據《中國私人銀行2017:十年蝶變十年展望》發布的數據顯示,改革開放近40年以來,我國的個人財富管理市場規模已達120萬億元以上,其中高凈值家庭達到210萬戶,所擁有資產占全部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的43%。至2016年,我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已穩居全球第二,達126萬億元,約為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1.7倍,財富管理市場已形成了百萬億級的蓄水池。據測算,到2021年,我國個人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將達到220萬億元,國內財富管理市場令全球矚目。
然而報告也指出,就國內私人銀行業而言,仍有待監管層進行規范和監管。我們知道,私人銀行業務許多是混業領域內業務,在現實中與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關聯交易十分頻繁,還涉及到多個機構相互配合以滿足高端客戶的需求。在這種存在大量跨市場業務交易的情況下,一些潛在的風險就可能發生。高凈值客戶的風險承受能力相對較強,所以在私人銀行產品交易中,不少人會有一些較高風險的產品配置。但實踐過程中,一些私人銀行并沒有很明確地向客戶揭示風險,因此,對于高凈值客戶來講,這也關系到投資能否安全“回袋”的問題。
再看整個金融理財市場,現代的金融理財產品越來越復雜,且交易頻率高、資金流動快,理財產品背后往往關聯著銀行、證券、債券、信托等一系列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其中有的有層層嵌套,有的依托同業業務,金融風險跨機構、跨行業、跨市場傳遞已是常態,在事實上已然形成了分業監管不能觸及和覆蓋的領域,存在監管“真空”地帶。
一個合理運行的金融市場能夠起到金融產品合理定價和分擔風險的作用,反之則容易充斥各種投機行為、強化羊群效應,進而導致泡沫膨脹。4月10日,中國銀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今后將重點防控國內金融市場上的10大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房地產領域風險,以及債券投資、同業業務、銀行理財、地方債、互聯網金融等風險,可見金融市場上的風險隱患確實已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
對個人而言,金融安全關系著廣大家庭的“錢袋子”,過去人們更多關注的是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往往忽視金融機構背后蘊藏的金融安全問題,對專業的投資及資產配置咨詢服務機構依賴性也比較弱,但如今看來,后兩者似乎更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
鼎盛億資策略分析師張巍認為,隨著金融市場環境和投資需求的變化,也慢慢為廣大家庭多元化的資產結構帶來了分化、復雜的財富管理需求,專業金融資產管理機構需要根據個性化的家庭資產特征提供專業、安全、穩健的資產配置意見和綜合金融服務,而不應再僅僅關注投資產品的收益率了。
薇薇莊主平臺公眾號:weiweiban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