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業服務化發展有以下三種主要途徑:
一是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開展遠程運維、遠程監控等服務,如三一重工已經在設備上增加了通信功能,目前已經有超過10萬臺設備通過網絡與三一重工企業控制中心及快速反應團隊連接。企業控制中心可以運用4G網絡、視頻遠程故障診斷等信息服務系統,遠程監控設備的運轉情況,并基于工業大數據實現故障預警,有針對性地提供維修等服務,實現服務型制造。
二是在推廣應用互聯網的過程中,衍生出信息服務、系統集成、運維服務等一系列專業性服務企業,如華為為中亞天然氣管道提供的數字化油氣管道集成通信解決方案,有效地將管道與壓縮機站、計量站、主控中心實時連接,管理人員在北京就能實時了解千里之外的管道現場情況,有助于合理制定檢修計劃,大幅節約運維資金。
三是產生各類平臺型服務機構,專門為制造企業提供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市場銷售等服務。如江蘇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成立智慧農業、智慧交通物流、智慧節能環保、智慧礦山、智慧健康、智慧家居安防、物聯網共性技術、物聯網標準化、物聯網信息安全、物聯網產業示范與推廣、物聯網軍事應用等多個分中心,為相關制造企業提供物聯網平臺服務。
目前在國際分工比較發達的制造業中,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停留的時間不到全部循環過程的5%,而處在流通領域的時間要占95%以上;產品在制造過程中的增加值不到產品價格的40%,60%以上的增值發生在服務領域。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和利潤增值空間日益向產業價值鏈兩端的服務環節轉移。
可以說,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正在深刻改變著傳統制造業,傳統制造業面臨要么被顛覆、要么積極擁抱的抉擇。從某種意義上講,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不少制造業巨頭轟然倒下,與其說是技術路線選擇的問題,不如說是沒有跟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