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綜合報道】英國《簡氏防務周刊》報道,沙特向該刊提供了一份文件,其中展示了被擊落的彈道導彈殘骸,這枚導彈據認為原本是瞄準沙特首都利雅得國際機場的。從導彈上部分細節,可以辨認出這是一枚伊朗“起義”(Qiam)導彈,射程可達800-1000公里,屬于中程彈道導彈。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次有確切證據的在實戰中擊落中程導彈的公開戰績,1991年海灣戰爭中伊拉克軍隊曾發射“侯賽因”中程導彈,但沒有證據表明“愛國者”導彈曾成功擊落這種導彈。
簡氏周刊公布了沙特提供的文件中的一頁,顯示被擊落的導彈殘骸上有與伊朗2010年公布的“起義”導彈相同的英文標識
“起義”導彈尾部有較大的燃氣舵,因為取消彈翼后需要較大的控制力來控制導彈
報道稱,11月6日宣布,這枚導彈,以及另一枚導彈是在6月22日發射到沙特境內,并被擊落的。這種導彈是在伊朗制造,射程可達900公里。也門反政府武裝方面稱這種導彈為“火山-2H”型。
沙特發布的文件中包含了多張照片,顯示兩枚導彈之一的殘骸上有著與伊朗公布的“起義”導彈相同的標識,是用英語寫的“連接點”標識。這種導彈是一種“飛毛腿”改進型導彈,沒有彈翼,伊朗宣稱其射程為800公里。
另一張照片則顯示了“起義”導彈底部的4根液壓管線,這是“起義”導彈區別于其他“飛毛腿”導彈的主要特征。
沙特公布的文件還稱,“火山2”導彈的戰斗部形狀與伊朗公布的“起義”導彈照片上的外形一致,而反政府武裝公布的視頻顯示,這種導彈使用民用牽引車拖曳,而不是軍用重型全地形車,這也是伊朗制導彈的識別特征。
沙特外交部長11月6日向CNN表示,11月4日也門反對派武裝向沙特首都利雅得機場發射的導彈上裝有伊朗提供的導航系統和鋁制部件,不過這并未在沙特這次提供的文件中被提到。
“起義”導彈取消了彈翼,可以方便從地窖式發射臺的狹窄發射口內飛出
觀察者網軍事評論員表示,沙特這次公布的照片可能是世界范圍內首次實戰中攔截中程導彈成功的可靠證據,這枚導彈可能是被沙特的“愛國者”PAC-3導彈或PAC-2擊落的。因為目前沙特斥資150億美元購買的THAAD導彈尚未部署到位,“愛國者”2改進型和“愛國者”3兩種導彈是目前部署在沙特境內具備擊落彈道導彈能力的主要導彈。這其中,“愛國者2”導彈只有理論上攔截中程導彈的能力,實際攔截的可能性不大,但“愛國者3”導彈作為一種專為攔截彈道導彈設計的導彈,完全具備攔截射程1000公里以內導彈的能力,因此其攔截的可能性更大。
在1991年海灣戰爭期間,美國也曾用“愛國者”2導彈攔截伊拉克發射的“飛毛腿”導彈,而在當時伊拉克發射的導彈,除了射程300公里左右的原裝“飛毛腿”,還有其在兩伊戰爭期間,利用“飛毛腿”導彈的發動機和燃料儲箱,自行研制的“侯賽因”導彈(號稱“三彈并兩彈,射程翻一番”),這種導彈后期型采用較小的彈頭后,射程在原600公里基礎上增加到800-1000公里。海灣戰爭中美軍一次傷亡最大的事件就是一枚擊中沙特宰赫蘭美軍基地的“侯賽因”導彈造成的。不過,海灣戰爭期間美國并未公布擊落“侯賽因”導彈的證據。而后來公布的資料證實,即使攔截“飛毛腿”導彈,“愛國者2”的實際命中率也僅有30%。也正是因為“愛國者2”導彈攔截效率不高,美國才研制了具備較高攔截效能的“愛國者3”導彈,并幫助以色列研制了“箭2”反導系統。
據報道,沙特的“愛國者3”導彈系統現在實際上仍是由美軍人員操作
據報道,在兩伊戰爭中,一些打到伊朗的“侯賽因”導彈殘骸被伊朗移交給朝鮮,朝鮮在此基礎上研制了類似的“火星8”導彈,也就是西方所稱的“勞動”導彈,朝鮮后來將這種導彈的相關技術返銷給伊朗,便有了著名的“流星”導彈。伊朗在“流星”導彈基礎上,又研制了更加緊湊,取消彈翼的“起義”導彈,這種導彈的研制初衷,可能是方便從伊朗的地窖式發射臺上發射,同時,取消尾翼也可以減少發射準備工作,縮短發射準備時間。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