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科領域,向他人學習先進經驗是實現提升的重要方式。正因如此,全球各地的外科院系每周都會召開發病率和死亡率(M&M)論壇,將外科醫生聚在一起,研討特定病例分享意見從而提升醫術。
研究還顯示,單獨執業的外科醫生由于跟同行交流機會少,比集體執業的醫生在美國外科醫生委員會認證考試(MOCEX)中得分低,除非經常參加社交活動并積極與同事交流。
然而,隨著外科領域發展,外科醫生人數增加,在各國分布也更廣泛,但醫生們很難通過跟同事閑談、參加會議或其他非正式的知識分享手段互相學習,跟上最新的技術和實踐。過去外科技術的發展和完善主要通過在大學里聯絡密切的醫生社區實現,當下的外科醫生遇到的案例更加專業化,而且分布在世界各地。由于實踐分布廣泛,現在常駐某地(通常不在大城市)的某位外科醫生可能是唯一一位能做某些手術的專家,創新想法、信息和先進的時間也可能出現在非傳統學術“中心”區域。
進入社交媒體
如今Facebook、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體平臺變成幫助外科醫生保持聯系的重要工具。雖然某些情況下,醫生們會利用在線社區分享經驗,但近年來,越來越多醫生選擇使用社交媒體平臺加強交流,提升技術,改善治療效果等。舉例來說,Facebook上就有布萊恩·雅各布(Brian Jacob)創立的國際疝氣合作討論組,還有本文作者之一優素福·庫德斯成立的機器人外科手術合作(RSC)討論組,醫生們可以討論匿去具體身份的案例,就某些特定技術和實踐交流問題和經驗。
討論組會員眾多,每天都有世界各地的醫生在線討論無數問題。近來,我們在《美國外科年鑒》發表了一篇研究,討論2015年1月成立到2016年8月期間,RSC Facebook討論組里的醫生們具體使用和參與方式。當時討論組人數接近2000人(現在已經超過4400人),世界各地的醫生們都在發表問題、上傳圖片或視頻展示醫治情況,為他人提供反饋,共同學習或討論。我們研究了討論組里超過1200條內容,發現每周中間三天(周二、周三和周四)發表的內容明顯比其他時間更多,顯示醫生們主要在工作期間使用Facebook討論組,而不是閑暇時間(比如在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