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36氪獨家 | 「深瞐科技」完成數千萬元 A+輪融資,AI+安防垂直細分場景廣闊
36氪獨家獲悉,國內人工智能公司「深瞐(mò)科技」已于日前完成數千萬元 A+ 輪融資,投資方為考拉基金(拉卡拉旗下產業基金)。
創立于 2012 年,深瞐科技主要從事于計算機視覺技術的研發,并專注在安防領域的應用落地。安防領域因其海量數據、場景訴求兩大特性與 AI 技術邏輯相吻合,一直被視為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最好的行業之一。也正是如此,AI+安防賽道的競爭已然十分激烈:既有安防老牌巨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均為上市公司)加大投入;又有創業新貴——曠視、商湯、依圖、格林深瞳等頻頻斬獲巨額融資、戰況膠著。
和大部分同賽道創業公司從人臉識別切入不同,深瞐目前主要專注于車輛識別和視頻結構化兩方面。創始人陳瑞軍告訴36氪,深瞐更側重于在實際場景落地時去理解用戶需求,“由下至上”來進行產品化研發。“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安監攝像頭沒法滿足人臉識別的分辨率要求”,陳瑞軍說,“相比而言,車輛識別的技術更加成熟,產品的穩定性和可用性能保證用戶實際解決問題”。
深瞐科技官網產品
深瞐從 2013 年開始即推出了其車臉識別的產品,包括一套車輛特征識別算法的 SDK、一個面向公安的車輛綜合應用平臺。車輛因其特征相對標準、且具有唯一性(一車一牌)因而從去年開始廣泛落地。
陳瑞軍認為,深瞐的優勢在于,項目落地早,在關鍵的數據積累上具有先發效應。他表示,深瞐的算法 SDK 日均圖片處理量在 1 億張以上,可以實現對車輛十余種特征的高精度識別,并且在識別檢出率、準確率、特征精細度等關鍵指標上高出業內平均標準 8% 以上。面向公安的車綜平臺通過對大量的過車圖片數據作分析、“以車搜車”來進行假牌套牌車輛、違法違規駕駛行為的識別追蹤,以及對嫌疑車輛做自動搜索、軌跡跟蹤,進而進行布控和實時預警。陳瑞軍告訴36氪,該平臺目前已在浙江桐鄉、西安、鄭州、丹東、通遼、上海等多個地市成功落地應用。
目前在安防細分行業中,視頻監控的市場規模占比接近一半,這其中蘊含著大量視頻監控數據,傳統依靠人工事后搜索的方法過于耗時耗力。而通過將視頻數據里面的內容和目標變成可直接表征目標的形狀、屬性以及身份的結構化數據,成為行業共同趨勢。據了解,深瞐的視頻結構化平臺目前可實現 40 路視頻的實時結構化內容分析和提取、檢索,在人、車、物三大類內容下又細分為二十余小類特征作為提取和描述的標準,目前已被多家安防上市公司采用。
事實上,當下市面上對視頻結構化的處理多還停留在基于靜態特征的單場景的目標識別,還沒有把動作、行為等動態特征以及之間的相關性做結構化的處理。陳瑞軍告訴36氪,其視頻結構化平臺目前已經在對行為等動態特征進行分析并有所積累,近期會同華為落地相關案例。
目前道路上的攝像頭中,高分辨率、合適視角的電警和卡口攝像頭數量占比相當有限(以北京為例,其占有率僅為千分之一),絕大部分都是普通監控攝像頭,無智能分析功能,且分辨率低、缺乏補光照明,圖像模糊現象很嚴重。深瞐推出了其前端嵌入式視頻分析器,能夠對普通監控攝像頭采集到的數據進行實時的目標檢測、提取、識別和去重。陳瑞軍表示,這套產品兼具芯片和算法上的優勢:算法層面,其產品配備深瞐的高效識別算法,無需用戶再自行作算法移植和優化;芯片層面,深瞐使用了其自研的基于Xilinx 7020、Xilinx zu9eg的專用硬件加速芯片,性能功耗分別比 GPU 提升了 4 倍(可實時處理 1~4 路視頻)、8 倍(可實時處理 8~32 路視頻)。
陳瑞軍同時透露,深瞐近期也將基于上述方案推出其“人臉”識別智能攝像機,“車臉”識別智能攝像機,“視頻結構化”智能攝像機等。
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諸多創業公司以上游技術提供商的方式集成到終端產品中,深瞐會更偏向下游,但避開與大華、海康等巨頭直接競爭,而從多個細分應用場景切入。陳瑞軍告訴36氪,目前其已針對 11 個細分場景推出了相應的產品,也落地了不少實際案例:比如高速公路路面事件視頻檢測系統、煤炭局市場監管指揮平臺、停客智能停車系統等。
但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目前安防領域落地方式多為項目定制,如何平衡項目定制化同規模化擴張的矛盾呢?
陳瑞軍告訴36氪,不同應用場景本質決定了客戶的述求不一,也對方案提供方的行業理解程度提出了很高要求。深瞐的做法是,對于不熟悉但市場空間比較大的細分行業進行“智能生態”合作。他表示,不同垂直行業中有不少中小型公司熟悉客戶需求、但缺乏技術實力,深瞐會與之合作:由前者負責用戶需求層面的開發,而深瞐則側重底層的技術開發,雙方共同分潤。在此關系中,深瞐由于主打底層技術,因而方案相對通用,擴展性強,但又能解決垂直行業的客戶需求。
目前,商業化是擺在計算機視覺公司面前的一道共同難題。但基于上述總總打法,深瞐 2016 年即實現正向盈利,今年預計較去年實現營收翻倍。
團隊方面,深瞐科技目前有 140 余人,主要為研發和市場。陳瑞軍畢業于北京大學,是一名連續創業者,在安防行業有近20年工作經驗,擁有豐富渠道資源和行業理解。得益于本輪融資,深瞐將繼續進行業務拓展、產品研發和迭代等。
36氪也就投資邏輯采訪了其資方考拉基金,投資副總裁甄甫表示:
考拉基金一直在重點關注人工智能的投資布局,而安防行業市場空間很廣闊,也是人工智能技術落地最現實、技術變現最快的優質領域之一。深瞐科技在團隊實力、行業理解、差異化打法上均有很大優勢,也是目前該領域為數不多實現正向盈利的創業公司,未來很有機會沿著目前的方向橫向縱向拓展,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獨角獸公司。
拓展閱讀:
《36氪新風向 | AI+安防3.0時代,必爭之地的安防領域還有哪些機會?》
《2013-2017:中國 CV(計算機視覺)公司恩仇錄》
《36氪首發 | 曠視科技完成4.6億美元C輪融資, 中國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領投》
《商湯科技破紀錄拿下4.1億美元B輪融資,將涉足無人駕駛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