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對抗賽三場結束,中國男籃2勝1負,戰績占優。熱身賽通過贏球可以來給隊員建立信心,但更重要的是磨合球隊和考察隊員。
畢竟去打世界杯只能帶12人,而現在的集訓隊有20人,正如主帥李楠所說,挑選球隊需要的球員,正式這次熱身賽的目的。
先看看這次熱身賽的對手,澳大利亞NBL聯隊,實際上,在澳大利亞加入亞洲區后,男籃與澳洲隊交手不少,連續三年打熱身賽加上2017年亞洲杯八進四相遇。去年來的NBL聯隊全部是澳大利亞本土球員,他們正在備戰世預賽,包括幾名澳洲國手,打法很有整體性,世預賽取得9勝1負就是證明。去年來華,前兩場基本打的中國沒脾氣。
今年這支NBL聯隊拼湊感更強,帶了4名外援,本土球員除了約翰遜之外基本都是藍領。他們在一起集訓一共也沒幾天,所以第一場打的十分松散,攻防兩端基本沒什么默契,全場被中國隊打穿,據在澳洲的從業者說,第一場打完國內輿論已經炸鍋,畢竟澳洲打亞洲球隊很少輸球,而且輸的如此難堪。這也給了NBL聯隊壓力和動力。后面兩場他們明顯是出了力的,從一開始就上身體提升強度,第二場開局一分鐘甚至被吹了5次犯規。進攻端的轉移球每場比賽都在提升,從第一場沉溺與外援單打,到最后一場通過傳球創造多很多空位的機會。
可以說后面兩場比賽是很有強度和含金量的,是個不錯的熱身賽對手。那么中國隊表現如何?一部分隊員抓住了機會,而一部分隊員或許將就此告別。
縱觀三場熱身賽,中國隊表現最好的無疑是王哲林。實際上他已經基本鎖定了12人大名單,但依舊打得兢兢業業。對手內線布恩受傷,馬約克技術粗糙,約翰遜重攻輕守。可以說王哲林是絕對的進攻強點,他也延續了自己CBA聯賽MVP的競技狀態,對手一對一無法限制他,要么得分要么走上罰球線。而對手改變防守策略對他包夾時,他還可以通過傳球找到空位的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