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商人眼光的特朗普總統,在11月8日至11月10日訪華期間簽下多個大單。
據商務部統計,特朗普在華3天,兩國企業在兩場簽約儀式上共簽署合作項目34個,金額達到2535億美元。
此次中美兩國經貿合作的簽約總額,創下了中美經貿合作史上的記錄,也刷新了世界經貿合作史上的新紀錄。
簽約合作項目涉及能源、航空、農業、化工、電子、機械、汽車、新材料、新能源、工業互聯網、金融、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
中方的項目簽約方涉及央企、合資企業、民企等約30家機構和企業。
項目類型有采購進口、赴美投資、合作、在華投資等形式。
赴美投資占大頭,能源領域對美投資取得突破
從項目類型來看,赴美投資有2個項目,合計金額1267億美元,分別是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將向西弗吉尼亞州的頁巖氣、電力和化工生產項目以及中國石化、中投海外、中國銀行和阿拉斯加州政府、阿拉斯加天然氣開發公司(AGDC)建設由北坡氣田供應到阿拉斯加灣尼基斯基(Nikiski)港的長輸管線,以及2000萬噸/年的液化廠設施項目。
上述兩個項目所屬領域為能源和化工,投資到位后將刷新中企對美投資的新高。
據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和榮鼎集團聯合統計,截至2016 年底,中國對美直接投資累計約1090億美元。
2016年下半年以來,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呈現逐步放緩的態勢,在對美投資方面,中資企業赴美投資面臨美方嚴格的監管措施,導致2017年以來中國對美投資急劇減少。
2017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對美投資45例,總金額僅110.12億美元。
迄今為止,中國對美直接投資涵蓋服務業、制造業、地產業、酒店業、信息與通訊技術、娛樂業、金融服務、能源等領域。
其中,商業地產、消費產品和服務、信息通信技術、運輸以及娛樂等行業吸收了大部分的中國投資。
相對來說,中國對美國能源行業投資并不多,根據德勤的統計,2000~2015年,中國企業在美國能源領域的投資137.6億美元,占該時段中國直接投資總量20%。
2016年中國在美國能源領域沒有投資。
在美國,能源行業仍屬于較為敏感的關鍵行業,有外國政府背景的國有企業以大規模并購的方式投資能源行業必然會招致美國外資投資委員會的嚴格審查。
早在1995年,當時日本是美國最大的逆差國,彼時美國打壓日本,日本提出方案希望購買阿拉斯加州產的石油,但是美國政府予以拒絕。
中國第一個試圖在美國能源行業立足的投資者是中海油,2005年其計劃以185億美元收購加州石油公司優尼科,但最終由于政治上的反對而撤銷了申請。
特朗普執政后,美國進行能源改革,取消對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傳統能源的開采限制,并通過推動能源出口減少貿易逆差。
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給我國能源企業赴美投資和與美國同行合作都創造了機會。
此次中國企業與美國州政府簽署的兩項能源領域的大型投資也表明美國能源政策的改變。
有兩國首腦背書投資,中國企業開拓美國能源領域的投資和合作進展會順利很多。
自美國采購進口規模大增,但改善美中貿易逆差仍需雙方共同努力
此次簽約涉及采購進口的項目合計金額達到970億美元(部分協議未披露進口金額)。
根據協議的具體內容,有些進口是2018年完成,有些進口則是未來3~5年完成,甚至還有在未來20年內完成的。取5年平均,970億美元的進口額度相當于年進口額超過190億美元。
190億美元,在中美貿易中的地位如何呢?
據美國商務部統計,2016年,美國對中國出口1157.8億美元,占美國出口總額的8.0%;美方貿易逆差3470.4億美元,比上年縮小逆差182億美元。
可見,此次簽約的每年進口增加190億美元約占美國對華出口總額的17%,超過2016年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改善額度。
當然,要帶來美國對華貿易逆差的持續大幅度改善,還需美國繼續擴大對華出口。
正如中國政府一再表態“中國從不刻意追求貿易順差,中方愿根據國內市場實際需求,擴大自美進口。美方也應摒棄冷戰思維,放寬對華出口管制,為擴大高科技產品對華出口創造條件。”
特朗普總統訪華簽署的合作大單刷新了世界經貿合作史上的新紀錄,也表明兩國經貿合作進入了全新的階段。
特別是在能源領域的合作,不僅滿足了中國國內能源需求,也為中國能源企業參與國際競爭,開拓新的市場創造了機遇。
在中美雙邊貿易上,中國根據國內實際需求主動擴大自美國的進口,新簽合同的進口規模已經接近2016年度進口的17%,但是對于持續改善美國與中國的貿易逆差,仍需探索新的途徑,比如美國切實放寬對華出口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