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12月18日發表文章《全球軍費預算將創冷戰以來新高》稱,2018年的全球軍費開支將達到1.67萬億美元,超過2010年達到的上一個高點1.63萬億美元,成為自上世紀80年代冷戰高峰期以來的最高水平。
文章稱,在美國的推動下,預計2018年全球總支出將比2017年增長3.3%。美國是世界上軍費排名第一的國家,占全球防務預算的40%。
全球軍費預算創新高令人擔憂。有分析認為,這意味著將來全球地區局勢的緊張。不過,在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外軍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曉志看來,這只能說明各國對防務的重視。
方曉志說:“防務開支不僅僅會被用于應對地區沖突,還包括人員裝備以及各種軍事訓練。”
近年來,地區摩擦不斷,恐怖襲擊頻發,世界不確定性增加。經濟與和平研究所公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自2015年起,全球每年因恐襲造成的死亡總人數超過2.5萬人。報告稱,因歐洲和其他發達國家的恐襲事件更加頻繁,預計2017年恐襲死亡人數創近16年新高。此外,隨著“伊斯蘭國”組織有形力量被擊潰,中東局勢也越發撲朔迷離,潰敗的恐怖分子引發周邊局勢的動蕩。同時,“薩德”的部署也使東北亞彌漫冷戰陰云,半島局勢正牽扯各方神經。
全球軍費預算升高,美國“功不可沒”。美國國會兩院國防委員會此前就2018財年的《國防授權法案》達成一致,批準總額達7000億美元的軍費預算,創下近10年來最高紀錄。路透社分析認為,美國軍費開支“飆高”滿足了總統特朗普“更大、更強美軍”的目標,凸顯美軍在全球的軍事投放。
方曉志分析稱,特朗普以軍事實力為后盾,鞏固并加強美國的國際地位。他以實力地位為基礎,加大美軍在部分地區的軍事存在,維持美國在全球的利益并讓其服務于其“美國優先”的政策綱領。
早在大選階段,特朗普的競選團隊就表示,必須重拾里根時期“以實力求和平”的理念,取消自動減赤機制,增加國防開支,重振美國軍力。入主白宮以來,其“軍事優先”的傾向更加明顯。上臺伊始的1月27日,特朗普造訪五角大樓,簽署了“重建美軍”的行政命令。此次簽署的國防授權案,主要是為了提高美軍的戰備水平和作戰能力,重點在兵力投送、核力量升級、反導體系建設、太空力量布局和網絡實戰化等方面,重塑美國戰略威懾力量體系,建設一支“更加強大的美軍”。
方曉志同時指出,美軍在各地開展的軍事行動會對其他國家造成示范效應,引起其他國家的關注和跟進,加大地區軍備競賽,進而刺激全球軍費“水漲船高”。從數據來看,美國的盟友澳大利亞和日本也追隨美國增加了國防開支。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報道,澳大利亞2017至2018財年國防開支將增加27億澳元,同比增長8.3%。英國《金融時報》稱,澳大利亞將在今后十年里把年度國防開支提高80%。日本軍費也連續六年增長,2017年度防衛相關費用已達到5.1萬億日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