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一架由新疆和田飛往烏魯木齊的航班在起飛10分鐘后遭6名歹徒試圖劫持,航班機務人員和乘客奮不顧身、齊心協力共同將6名暴徒制服,飛機安全返航著陸。
此次事件的結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是我們也要深入思考事件背后包含的深層次信息。
這件事首先反映出暴力恐怖勢力制造恐怖事件的圖謀一直沒有停下來過,他們在政府的嚴打之下仍在尋找機會。這也提醒我們,和"三股勢力"包括其他分裂勢力的斗爭是一個長期過程,既不能因為一段時間內事件頻發而亂了陣腳,懷疑政策是否不足,也不能因為一段時間沒出事就得意,就放松警惕。必須保持對暴力恐怖勢力的嚴打態勢不松懈,我們疏忽之時,可能就是暴力恐怖分子得手之日。
其次事件反映出暴力恐怖勢力的活動手法也在不斷變化,他們在千方百計尋找我們防范安全網的漏洞。從在地面進行暴力活動發展到空中,而針對航空器的破壞方式也不斷在變。今后是否會出現其他非傳統類型的破壞活動,答案恐怕是肯定的。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入研究世界恐怖主義的作案手法、形式以及發展趨勢,研究國際反恐怖主義的策略、技術和手段,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事件有驚無險的結果也表明我們對三股勢力制造事端能力有限的判斷是準確的,三股勢力的資源獲取能力、技術協調能力仍然有限,這要歸功于近年來對三股勢力的打擊以及對涉槍涉爆的嚴格管理。
事件同時反映出民航安全檢查存在嚴重漏洞。爆燃物和點火器被帶上飛機,令人難以置信。雖然原因仍在調查,但無外乎兩個,一是制度有漏洞,可能有工作人員沒有嚴格執行規定;二是技術有不足,儀器就沒有檢查出來。不管是什么原因,都對民航安全檢查敲響了警鐘。而且還要追問,這只是和田機場的特例,還是在其他機場也存在?從長遠來看,民航部門必須要加強技術進步和研發,提高利用技術手段預防針對航空器恐怖活動的能力。
此次事件中空警、機組人員和乘客共同制服了歹徒,但是同樣對民航應急處理機制提出了挑戰??站臄盗繎绾闻渲??假如今后遇到有歹徒群體性劫機比如一半乘客是歹徒,應該如何處理?在地面上的見義勇為行為在飛機上如何實行?乘客是應該自發反擊還是應該聽從空警指揮?這些都要求有關部門要審視和檢討現有的民航緊急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和預案,不斷做出修正,應對今后可能面臨的危機。
事件中的一個細節是維漢警民聯手制服了暴徒,這也印證了我們一直強調的暴力恐怖分子與其個人民族身份無關,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敵人。因此他們的罪惡行徑遭到各族人民的反對,這也是"6-29"事件發生后,新疆社會平靜如常的原因。一兩起偶發的事件既不能動搖新疆穩定的大局,也不會改變新疆人民已形成的生活軌跡?!ㄗ髡呤切陆缈圃荷鐣W研究所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