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豐富多元的玩法、緊張刺激的體驗、水漲船高的獎金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德州撲克這一“舶來品”如今已在國內快速成長,并風靡了整個神州大地。但在火爆的態勢下,對德撲玩家實力的認定,卻一直缺乏合理的排名認定機制。這導致不少玩家對實力界定不清,出現牌手匹配缺失等影響競技體驗的尷尬現象。德撲要在國內長遠發展,就必須徹底改善此狀態。
眾說紛紜,德撲玩家實力僅用獎勵和數量來衡量
作為一項集合運氣、實力、心理素質、底蘊、經驗等于一身的棋牌游戲,德撲經過100余年的發展,已成為一項博大精深的棋牌運動,深受人們的喜愛。但一直以來,如何去衡量德撲玩家的實力卻眾說紛紜。
就目前看,主流認定德撲玩家實力的標準,大致可分為兩個流派。其一流派為“獎勵派”,這是個“唯結果論”的流派。這個流派在認定德撲玩家實力時,只根據既定時間內玩家比賽獎勵的多少來衡量。也就是說,獲得的獎勵越多越證明德撲選手實力強大。
另一流派為“數量派”,其參考的并不是德撲玩家獲得的絕對獎勵值,而是根據玩家參與賽事的數量,以及進獎勵圈的比例來衡量。即參與比賽越多、進獎勵圈的比例越高,玩家的實力就越強。
不具備科學性,兩種流派都難以服眾
雖然兩種流派看起來都具一定參考價值,但事實上卻都難以服眾。最關鍵的原因在于這兩種衡量德撲玩家實力的方式,都太過片面并存在一定的弊端。在注重一個因素時,卻忽略了其他同樣重要的衡量因素。
如,“獎勵派”僅考慮的是獎勵價值,卻缺乏對玩家長期綜合實力的考慮。若某位玩家運氣爆棚,以“運氣流”成功奪得一次高獎金,那么按照“獎勵派”的標準,他就能被看為是頂尖玩家。但若這位玩家后繼乏力,不能繼續在其他賽事中獲得好名次及獎金,那么他的真正實力其實算不得頂尖。純粹以獎勵來衡量玩家實力,未免太過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