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企業走上了探索智能制造的道路。作為中國制造領域的高手,格力自然不會缺位。在向手機、汽車跨界擴張受到質疑后,董明珠帶領格力加速了向智能裝備領域的擴張。近年來,格力逐步邁進技術相關多元化時代,在智能裝備領域的卡位布局,成為格力多元化發展的重要一環。
目前看,手機和汽車都不足以撐起格力未來的增量市場。智能裝備是否能成為格力未來一大增量市場,現在還不能判定。不過,這種可能性會越來越大。
近日,格力電器披露2017年中報顯示,2017年上半年,格力電器智能裝備業務實現營收9.62億元,同比上年同期增長2765.27%。短短的幾年時間,格力便在裝備制造業搏出一方天地,并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從2013年格力智能裝備起步至今,格力完成了內部生產線的自動化; 2016年,格力通過自主研發制造的智能裝備,整體生產效率提升10.5%。經過4年的沉淀積累,格力智能裝備已具備了強大的加工制造能力,尤其是在金屬成型、精加工等領域,擁有雄厚的軟硬件實力。
智能裝備,顧名思義就是采用先進制造技術、信息技術和智能技術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裝備制造業究竟有多火,美的和格力兩大“白色”制造品牌紛紛觸角于此,這絕非偶然。歷經多年的堅定改革與創新,我國裝備制造業委實取得長足的進步,國產裝備制造品牌是這份事業的發力者以及重要受益者。
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智能制造裝備行業分析報告》整理
2017年被稱為人工智能產業化元年,世界主要發達國家都把人工智能作為重要發展戰略,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導權。國務院印發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指出到2030年,中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我國智能裝備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加快智能裝備的發展也是企業提升工作效率的一大捷徑。隨著人工成本的提高,用工成本急劇增加,在利潤微薄的當下,企業急需謀求高效的生產方式,以縮小成本“拔高”利潤。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出臺,我國制造業正式踏上了以智能制造為重要發展方向的轉型升級之路。加上更多企業走上了探索智能制造的道路,我國智能制造水平將不斷提升,未來前景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