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文化大辭典》首發(fā)式暨贈書儀式在福州舉行 9月28日上午,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與商務印書館在福州聯(lián)合舉行《閩臺文化大辭典》首發(fā)式暨贈書儀式。福建省政協(xié)副主席劉獻祥、《閩臺文化大辭典》總主編何少川、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肖啟明、編纂專家代表林國平教授等嘉賓出席并講話。 福建、臺灣隔海相望,百姓同根,血脈相連,語言相通,習俗相近。閩臺文化是兩岸人民的情感橋梁和文化紐帶。為了推動兩岸交流,促進臺灣同胞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充分反映兩岸一家親的民族根脈,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組織編纂了《閩臺文化大辭典》并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自2008年開始,編委會先后組織460多位專家學者參與,歷經(jīng)十年艱辛編纂而成。大辭典共收入詞條15193條,分為20卷,15項附條,計600萬字。該辭典被列為“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作為第一部閩臺文化綜合性的大型工具書,《閩臺文化大辭典》是閩臺文化研究“集大成”的最新成果,被學界譽為“閩臺文化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鴻篇巨著”。 儀式上,《閩臺文化大辭典》總主編何少川在講話中回顧了該書的編纂歷程。他指出,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成立以來,組織專家學者對閩臺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在研究過程中積累了一批學術(shù)成果,《閩臺文化大辭典》正是這批成果的集中展示。大辭典的出版凝聚了社會科學領域許多專家集體的智慧和心血,也為福建文化建設留下了一筆財富。他代表編委會對參與編纂的專家學者和支持出版的國臺辦、省臺辦、河仁慈善基金會等單位表示了感謝,對商務印書館認真嚴謹?shù)木礃I(yè)精神表達了敬意。 《閩臺文化大辭典》總主編何少川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副總經(jīng)理肖啟明在講話中指出,《閩臺文化大辭典》特色鮮明,意義重大,并因其獨有的現(xiàn)實意義、文化意義與學術(shù)意義,被選入2017年度國家出版基金項目。為了高質(zhì)量地打造好《閩臺文化大辭典》這一文化項目,商務印書館在這部大辭典的出版過程中堅持認真審讀,嚴格把關。從2011年初審到2018年出版,編輯團隊以極為審慎的態(tài)度對待書稿,為了使辭典更好地具備科學性、準確性、系統(tǒng)性、平衡性,編輯團隊在體例與架構(gòu)方面提出了相關建議,在編校上更是精益求精,并延請詞典專家與質(zhì)檢專家對辭典內(nèi)容進行多輪審讀。為了確保最佳視覺效果,裝幀設計上亦不斷甄選、反復打磨。 商務印書館黨委書記、副總經(jīng)理肖啟明 福建省政協(xié)副主席劉獻祥 福建省政協(xié)副主席劉獻祥在講話中指出,《閩臺文化大辭典》的出版是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和專家學者們做的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也給我們的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一份彌足珍貴的財富。它的出版不僅有文化意義、學術(shù)意義,也有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更有深刻的政治意義。他希望大家用好這部來之不易的辭典,并呼吁有關部門共同努力,積極宣傳和推動發(fā)行,特別是要讓它進入寶島臺灣,讓更多的臺灣同胞能夠買得到、看得到、學得到,更好地發(fā)揮大辭典的作用。 首發(fā)式上,主辦單位向福建省圖書館、福建省檔案館、福州德旺圖書館及河仁慈善基金會贈送了《閩臺文化大辭典》。 主辦單位向福建省圖書館、福建省檔案館、福州德旺圖書館及河仁慈善基金會贈書 《閩臺文化大辭典》(商務印書館2018年出版) 福建省政協(xié)原副主席陳榮春、王耀華,參與編纂大辭典的專家學者以及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海峽出版發(fā)行集團的負責人等150人出席活動。福建省炎黃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馬照南主持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