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2月底最新的國家醫保目錄發布之后,新的醫保政策也密集出臺。近日,人社部官網發布了一則《關于公開征求建立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有關意見建議的通知》,通知中明確表示,將會在今年研究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以及生育保險的用藥管理政策,將逐漸建立醫藥目錄動態調整機制。
據了解,為了更好的保障廣大參保人員的基本醫療權益,適應臨床用藥的實際需求,并促進醫藥技術的改革創新,本次除了完善基本醫療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以及用藥管理等相關政策,逐漸建立藥品目錄動態調整之外,還將重點圍繞著以下六個問題進行調整,其具體包括:
一、動態調整醫保目錄時如何平衡以及兼顧臨床需求,支持創新與醫保基金的承受能力。
二、在新建立的醫藥藥品目錄動態的調整范圍內,新的準批藥品、非獨家品種、專利藥、目錄外已上市品種應分別采取怎樣的辦法和規則。
三、正在建立的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中如何實現各方訴求的充分表達,以及如何充分運用藥品經濟學等評價手段,建立客觀的數據評審機制。
四、新醫保藥品目錄的談判準入機制如何建立,談判結果的有效周期該如何確定,以及如何與支付標準銜接。
五、藥品注冊審批、生產流通、臨床應用、醫保支付等環節中的有效銜接如何實現。
六、該怎么樣建立醫保藥品目錄的退出機制。
對此,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藥行業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醫藥目錄動態調整機制對于醫藥行業而言,無疑是一股極大的推動力,畢竟對于醫藥企業來說,進入醫保的產品自然是越多越好,尤其是針對眾多價格較為昂貴的創新藥而言,醫保藥品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無疑會大大增加其進入國家要價談判甚至是進入正式醫保范疇的幾率,也會帶動行業市場規模的發展。
但藥品退出機制的出現也無疑給醫藥企業亮起了紅燈,如果無法達到醫保標準,一些已經入選的藥品將會被調出,這對于企業的銷售而言無疑是致命的。因此,就本次征求意見的重點議題來看,建立醫保藥品目錄內的退出機制或許會成為本次調整中最大的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