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智能硬件元年開啟后,國內智能硬件規模迅速達到了108億元人民幣。2015年更是突破了424億元人民幣。在2016年,Apple Watch熱賣,大疆在無人機、小米硬件等發展依舊看好。但相比2015年,如今,智能硬件的創業者已經所剩無多,倒閉、裁員、轉型,幾乎是這一年的關鍵詞。
智能家居和可穿戴設備占智能硬件比重超過50%,規模均超過100億。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領域中的最大風口之一,眾多企業就紛紛涉足智能家居領域,隨著未來幾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和服務市場將迅速增長,圍繞巨大的蛋糕,已成各企業爭雄的主戰場。
目前智能硬件領域小米、華為、三星等在硬件領域有一定技術儲備的廠商已經占據主流;尤其在智能家居領域,優勢十分明顯。
小米在2013年就推出了相關智能家居服務,如今,小米所培育的智能家居生態體系已實現5000萬設備連接到物聯網,且創造了150億營收,這一數字是2015年的三倍,呈現了快速成長態勢。海爾也是率先朝智慧家庭轉型企業之一,并依托于U+智慧平臺來構建一個龐大的開放生態。
據前瞻《中國智能硬件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策略規劃報告》預計2021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而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將達到460億元人民幣。
未來智能硬件依舊要把重心放在技術上,一個最直觀的例子是,就在業內紛紛唱衰的2016年,推出過樂心手環的樂心醫療卻逆勢成為國內首家上市的智能硬件企業。事實上,在醫療設備上長達14年的技術積淀,也正是樂心醫療長期以來倚仗的根基。
雖然市場大趨勢下智能硬件勢如破竹,如今智能硬件創新創業仍舊存在著一系列問題。其中供應鏈和產品質量創新問題是其中的重要難點。對于智能硬件來說,最好的時代才剛剛開始。
更多行業數據參考前瞻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