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中國醫藥流通業將向著更加健康方向發展
“十三五”時期國家相繼出臺《“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全國藥品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在此背景下,藥品流通行業積極貫徹落實醫改政策要求,努力探索創新發展思維,提高醫藥供應鏈管理水平,推進藥事服務及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升級,加速跨界資源融合,行業發展站上了新的起點。行業規模不斷擴大,醫藥電商等新模式發展迅速,隨著我國醫藥改革的深化,未來我國醫藥流通業將向著更加健康的方向發展。
中國醫藥流通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西藥產品占比7成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落實“健康中國”戰略目標的重要階段,是實現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目標和藥品流通行業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2018年,全國藥品流通業轉型升級步伐加速,持續拓展醫藥供應鏈服務,加速由醫藥供應鏈服務商向醫療供應鏈服務商轉型,藥品流通行業規模穩步提升,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結構不斷優化。
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藥品流通市場銷售規模穩步增長,增速有所回落。全國七大類藥品商品銷售總額達到21586億元,扣除不可避免因素同比增長7.7%,增速同比下降0.7個百分點,其中藥品零售市場銷售額4317億元,同比增速與2017年基本持平。
2012-2018年全國七大類藥品商品銷售總額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從具體的銷售品類來看,目前在我國醫藥體系中,西藥類產品占據著主導地位。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藥品銷售分類中,西藥銷售額占比72.2%;中藥作為我國傳統醫藥產品,隨著現代化醫藥工業的發展,中成藥數量與種類整體增多,在我國藥品中占比相對較高,2018年銷售額占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的15.1%,位列第三的是醫療器材類產品,占比4.8%。
2018年中國醫藥流通行業銷售品類結構占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企業效益整體提升,國有企業占據主導
2018年,我國七大類醫藥商品銷售總額實現了穩定增長,與之相對應的我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的營業收入也實現了穩步增長,增速小幅下滑0.4個百分點。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5774億元,扣除不可以因素同比增長8.6%;實現利潤總額401億元,較2017年增加38億元,扣除不可以因素同比增長9.0%。醫藥流通直報企業平均毛利率為8.2%,同比上升1.0個百分點;平均費用率6.5%,同比上升0.4個百分點;利潤率和凈利潤率分別為1.9%和1.6%,同比分別提高0.2和0.1個百分點。
2012-2018年中國醫藥流通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總額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而從不同的企業性質來看,全國藥品流通直報企業中,憑借著政府資源和規模優勢,國有企業占據著行業主導地位。根據商務部數據顯示,2018年國有及國有控股藥品流通企業主營業務收入9541億元,占直報企業主營業務收入的60.5%,實現利潤219億元,占直報企業利潤總額的54.6%。股份制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34億元,占比31.9%;利潤總額占比38.2%。
2018年中國醫藥流通直報企業不同企業性質主營業務收入及利潤結構占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目前我國經濟整體處于結構調整的優化升級階段,隨著國內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健康觀念的提升,在人口老齡化下,對醫藥的需求整體擴大,經促使我國藥品流通行業規模進一步擴大。同時,在政策利好推動下,2019年醫藥流通領域的行業集中度還會繼續提高,企業競爭尤其是龍頭企業間的競爭也會益發激烈。在信息技術的賦能下,我國醫藥流通供應鏈物流服務將會更加完善。
隨著我國藥品集中采購、藥品定價模式和醫保支付標準的改革,未來我國藥品零售業態結構、競爭方式等將加速改變,特藥(DTP)藥房、慢病藥房等專業特色藥房將會不斷涌現,智慧藥房成為轉型升級新亮點。在國家以“互聯網+”戰略推動下,醫藥電商潛在發展空間巨大。未來醫藥電商的跨界融合與發展將是行業服務模式轉型的關鍵。醫藥互聯網發展將帶來健康產業的生態發展,構筑全新的醫藥流通行業智慧健康生態圈。
中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情況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數據請參考于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藥流通行業商業模式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