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軍事工業以蘇聯技術援助起家,擅長逆向仿制,在過去解決了多個領域的''有無''問題,甚至有輕武器專家以''山寨之王''自居。對于很多一般裝備,逆向仿制即便''不知其所以然'',也至少做到''知其然''。
但渦扇發動機這個''工業王冠'',應用有各種新理論、新材料、新工藝,要做到''知其然''都難,可以說是無法簡單復制的。甚至,在沒有操作手冊的情況下,要將渦扇發動機正確拆開都困難。在這個世界上能自行制造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的國家有3個(美俄中)。
目前美國發動機的最大壽命已經接近10000小時,相比之下,俄國發動機壽命就要短很多,AL-31F大修間隔原來只有640小時,后來做了延壽才達到800小時,盡管戰斗機發動機與民用渦扇發動機定位不同,但還是能看出基礎研究的差距。
這款發動機被用于我國殲10和殲11戰斗機上。按照每年約240—300小時的訓練和值班飛行時數來計算,通常不到時4年就需要更換全新發動機。
對平均壽命可達到20年之久的戰斗機來說,如果4年更換一次全新發動機,就需要約5臺發動機,這不能不說是巨大的浪費。中國目前能生產的定向凝固單晶葉片與國際水平差距就更大,人家一臺發動機頂咱們10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