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14日,一級方程式賽車,也就是我們簡稱的“F1”,就將迎來里程碑式的第1000個分站。1950年5月13日在銀石賽道上,第一次方程式賽車的起步,除了前F1掌門人伯尼,世上恐怕難尋見證者。
2004年F1落戶上海,16年不長也不短,參與賽事運營的工作人員、媒體、車迷都是見證人,和賽事一起成長。
上周開始,我們邀請其中的幾位來分享他們的故事,講述被F1感染、被F1改變的人生。也歡迎您在留言區,留下您的F1回憶。
最重要的是,第1000站就在本周,就在上海,就在我們眼前。我們邀您一起見證當下。
本期受訪的兩位資深車迷同樣故事滿滿——曾獲得“F1好聲音”冠軍,走進過上賽場演播室解說的張謙;以及F1中國站15年只缺席過2屆,對這項運動有獨特見解的Wayne。
他們講述了自己獨一無二的F1故事,用行動詮釋著對于這項運動的無限熱愛。Wayne:“不止是運動,F1也是探索世界的一個窗口。”“陪”維特爾度過成長歲月
Wayne與F1的相識或許可以說帶有些戲劇性,“我看的第一場比賽是03年的英國站,那場比賽中突然有一位車迷沖進了賽道,引發了安全車,造成了一系列混亂的場面發生。”
2003年英國站,小丑車迷闖入賽道
鮮有的突發事件正好與Wayne“撞在”了一起,這激發起了他對于F1的興趣。在那之后,他開始了解進站、加油、比賽策略等一系列和F1比賽相關的內容,并漸漸迷戀上了這項運動。
“一個個體的突發事件可以引發比賽進程一系列的變化。”這是Wayne對于F1的初印象。而舒馬赫、萊科寧、阿隆索這些響當當的名字更成為了他對于這項運動最基礎的啟蒙。“03年那時候舒馬赫是F1的代名詞,如雷貫耳。但其實我對萊科寧和阿隆索這兩個名字也印象極為深刻。尤其是萊科寧,在那時他僅僅以微弱分差惜敗給舒馬赫,所以我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Kimi的車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