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請隨手訂閱!
作者:毅品文團隊劉伯瘟,無授權禁轉!
絲綢之路上古老的拜占庭帝國,曾對古代中國有著神奇的了解。公元6至7世紀,西突厥與拜占庭帝國交往頻繁,聯合對抗絲綢之路上另一個大國薩珊波斯。西突厥與拜占庭帝國多次互派使者,拜占庭人正是通過到達君士坦丁堡的西突厥使者了解到中國的概況。彼時絲綢之路上的諸國多稱中國為“桃花石國”, 拜占庭帝國流傳的“桃花石國”傳說尤為有趣:

桃花石國的統治者為“天之子”(Taissan)。桃花石國從不受王位紛爭之擾,因權威在國君家族中世襲。桃花石國盛行偶像崇拜,但有公正的法律,生話充滿中庸的智慧。法律禁止男人佩帶金飾,雖然他們從規模巨大、利潤豐悖的商業活動中獲得大量金銀財富。桃花石國土被一大河劃分為二,這條大河過去是彼此爭戰的兩人民族間的邊界。這兩個民彼此以衣服的不同為異,一為黑,一為紅,但在今日maurice皇帝君臨羅馬時,黑衣族跨過大河攻擊紅衣族,并取得勝利,一統全國。

學者們如此解釋這些拜占庭的神奇傳說:“法律禁止男人佩帶金飾”,雖不盡然,但這表現出隋初社會崇尚節儉的風氣。“大河”應指長江。黑衣族指隋,紅衣族指陳,隋滅陳統一全國,即“黑衣族跨過大河攻擊紅衣族,并取得勝利,一統全國。”突厥人習慣用服色區分民族或陣營,如黑衣大食、白衣大食、綠衣大食等說法,皆是從突厥傳入唐代中國。由此可見,拜占庭流傳的中國傳說并非荒誕不經,而是真實的歷史。
在唐代的中國,同樣流傳著有關拜占庭帝國的傳說。唐代前期的一代名相張說曾寫下一本早已湮沒無聞的筆記小說《梁四公記》,如今只有在《太平廣記》中能見到這本小說的一點殘卷。張說這樣寫道:
1 2 下一頁
西至西海,海中有島,方二百里。島上有大林,林皆寶樹。中有萬余家。其人皆巧,能造寶器,所謂拂林國也。島西北有坑,盤拗深千余尺。以肉投之,鳥銜寶出。大者重五斤,彼云是色界天王之寶藏。
“拂林”即拂菻,也就是中國古代對拜占庭的稱呼。令人吃驚的是,這則拂菻傳說見于拜占庭帝國文獻。塞浦路斯島康斯坦提亞地方的主教艾比法紐斯過記載這樣一個故事:

在大斯基泰沙漠中,有一高山環繞的幽谷,幽谷中煙霧彌漫,深不可測。尋寶之人為得到谷中寶石,殺羊剝皮,自山巖投諸谷中。寶石粘附在羊肉上。空中飛 行的雄鷹聞到羊肉味,潛翔于谷中,將羊肉銜出吃掉,寶石留在雄鷹駐留處。尋寶者在雄鷹落地處尋得寶石。這些寶石色彩各異,均為價值連城之寶,并具有特殊效能:投諸烈火中,烈火自滅而寶石無損;還能助女人分娩,驅除妖魔。

《梁四公記》所記故事中增加的所謂“寶樹”、“色界天王”諸語均為佛教術語,表明這個故事經由印度東傳而來。顯而易見,這又是絲綢之路的產物。更令人吃驚的是,有人認為這還不是故事最初的形態,類似的傳說在希臘羅馬世界的流傳已久。古希臘的希羅多德記載,在阿拉伯沙漠,一些大鳥將肉桂枝以泥土固定在人們無法企及的山巖上,搭造巢穴。阿拉伯人為了得到肉桂,殺死馱獸將肉放置在鳥穴下面,大鳥飛下將肉塊銜入巢窩,因肉塊大,巢穴被弄破落到地上,于是阿拉伯人可以得到這些肉桂。希羅多德的故事在流傳過程中,加入了有關寶石的故事。傳說從歐亞大陸西邊的希臘,經過漫長的絲綢之路傳到東方的大唐帝國,中間幾度融合進當地的傳說,讓神話更加神奇。這個過程,簡直令人迷醉。這或許正是絲綢之路的魅力所在吧。請支持本團隊制作的《鐵血文庫》、《戰爭特典》系列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上一頁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