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可以說如今各項智能制造成果的背后都有集成電路的身影存在。當你早上醒來了,只需要一個口令就能讓機器人幫助煮好咖啡,早餐之后搭乘無人駕駛汽車將你安全的送往公司,這一些技術都是在未來非常有可能發生的事情。而讓技術能夠實現的智能核心就是集成電路(芯片)。
集成電路行業不斷迎來良好的政策環境
近年來,我國一直都非常熱衷于集成電路行業的發展,并為其設置了眾多利好的政策,先后頒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發展的若干政策》以及《加快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意見》都是為了重點解決在政策落實之后存在的一些問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集成電路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認為,如今的集成電路正在扮演者科技多元化應用的智能核心,時下最火熱的實時視頻流、VR/AR、無人機技術、3D打印、智能汽車、智能家居等一系列智能制造應用革命的背后,是功能更加強大體積卻更小,功耗更低的集成電路。足以看出未來集成電路市場究竟有多么的廣闊。
集成電路產業加速向亞洲轉移
從近年來全球的發展來看,集成電路產業正在加速的向亞洲各國轉移,特別是在中國。在2015年的時候在中國投資建設晶圓廠的投資者以外資為主,而僅僅過去一年的時間中國的半導體投資變成了以中資為主,這也可以說明集成電路行業正在受到中國投資者青睞。隨著大量資金的投入,我國巨大的市場需求與整體容量、世界工廠的產業鏈地位決定了電子行業將從終端制造逐步向上游延伸的確定性空間。
當然我國目前芯片企業的發展也并非一帆風順,不少企業正在面臨融資渠道短缺、研發投入能力有限、持續創新能力弱等一系列難題。國內的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相比國外發達國家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未來我國若想在人工智能時代來臨之前提前搶占戰略制高點,還需要更大的資金以及政策的輔助,從而改變現在高端芯片過于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的不斷普及,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相關龍頭企業將因此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