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家嘴街道的“繽紛社區行動計劃”實施一年多來,已經成為多元主體參與社會治理的生動實踐。社區的各個角落都在悄然發生改變,轄區的居民群眾每天都能感受到自己居住的家園正在變得越來越美好,對美好家園的未來愿景也越來越有信心。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社會力量、專業力量不斷融入到建設過程中,多元治理的格局和共識正在深入人心。
標簽錦繡文章小處來
——挖掘串聯公共空間碎片
陸家嘴街道地處上海內城核心區域,街道內部絕大部分都已是建成區域,因此街道聚焦公共區域的碎片空間,以一體化的主題特色串聯,形成規模效應。比如,梅園住區活力街巷和慢行網絡的建設,包括福山路更新、跑道花園建設、街角廣場建設、雙擁廣場改建等項目,都是在現有的公共空間里挖掘轉角、小路、沿街區域等零星空間,通過串聯的方式產生整體效應,讓住區產生面貌煥然一新。
螺螄殼里做道場
標簽——尋求居民間的最大公約數
轄區內的老舊小區主要集中在嶗山住區,仍然存在大量5、60年代建造的老公房,小區內普遍存在居住和出行條件落后、小區公共空間局促、停車難、活動場所設施陳舊不足等問題。街道下決心從居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入手,從最難的小區入手,治理與更新無縫銜接,讓老小區面貌煥然一新,受到了居民的一致好評。
標簽把握時機借東風
——治理與更新產生疊加效應
今年,街道大力推進環境綜合治理,聚焦重大工程項目、環境頑癥、城市安全運行等方面的短板問題。環境綜合治理的重拳出擊過后,業態重新調整、環境重建更新緊隨其后。街道堅持治理與更新無縫銜接、拔“暗點”與出“亮點”同步實施的原則,在整治開展的同時就統籌研究下一步的更新調整計劃,確保社區面貌改善的持續性,使群眾感受度不斷提升。
百花齊放春滿園
——形成多元主體協同治理“新常態”
自治共治意識進一步激發。街道在實施繽紛社區計劃的過程中,將公眾參與的理念貫穿始終,在項目設計中充分體現居民意愿,設計師與居民直接溝通交流,達成共識,充分滿足居民的需求。這一過程培養了居民群眾的自治意識,引導他們更合理、更有秩序地表達需求,也激發了他們自主自發的家園意識和自我管理意識。
社會力量和資源不斷集聚。繽紛社區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吸引了一大批藝術家、設計師、社會組織、企業等社會各界力量,一個個看得見的鮮活案例是社會治理創新在群眾身邊的生動實踐,同時也展示了成熟社區新的生命力和可能性,以此吸引更多資源和專業力量的參與,為社區發展打開更多的想象空間。
如“陸家嘴為愛上色+墻繪計劃”,邀請國內外藝術家,開展以“兒童關懷及動物保護”為主題的墻繪創作,并在社區開展藝術教育工作坊,為老城區增添一抹亮色,創造城市獨特人文藝術風景,提升社區居民的藝術素養與公眾參與理念。
福山路花園跑道項目,邀請居民、設計師和專家對方案進行討論,從而達成公共空間更新方案的共識。街道與基金會共同協調浦東城管署、振華職業學校(資產方)、居委會和商戶共同配合,推進項目施工。
繽紛社區行動計劃的實施為老城區帶來新活力,不僅改變了社區環境面貌,也改變了居民群眾的精神面貌。陸家嘴街道將把這一行動繼續推進下去,為共建美好家園、實現社區卓越治理不懈努力。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