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生物學家Federica Bertocchini因為養蜜蜂,意外發現了一種能吃塑料的蟲子,未來有望用于治理白色污染。
這種蟲子叫蠟蟲(waxworm),是蠟螟(wax moth)的幼蟲,寄生在蜂巢中,以蜂蠟為食。蠟蟲的唾液腺和腸道內存在一種高效能的酶,可以破壞塑料的化學鍵。
對于蠟蟲來說,吃蜂蠟與吃塑料沒有什么不同。所以,未來治理對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的白色垃圾,也許全靠這個肉肉的小吃貨了。
不少網友還是很看好這一發現的,贊嘆道:大自然出現清除塑料的清道夫啦。
自然生態系統是有一定的治愈能力,但是污染程度超出了地球自身的自愈能力后,大自然就會失去平衡,人類的生存環境也會受到威脅!
也有網友提出:為啥科學家不直接提取這種分解塑料的酶?
提取可以,但得讓酶保持活性啊,不然就是一堆蛋白質并沒什么用。目前科學研究用的活性酶都是存于甘油,并需要存儲在零下20或零下80度,這樣成本太高了。養蟲子就便宜多了,活體可以源源不斷產生活性酶。
下圖是:科學家找出蠟蟲體內負責分解塑料的酶的化學解析
但是也有人對蟲子繁殖后的數量控制產生了擔憂!
不管怎么說,這是一個了不起的發現,科學是一種寂寞中艱難探索前行的苦差。但是這一成果,未來還是可以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