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補脾:5分鐘500次
1位置:寶寶拇指外側緣。
1手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1作用:健脾和胃,消積導滯。
1 2清肺經:5分鐘500次
2位置:寶寶無名指面指根到指尖。
2手法:以拇指側面或指肚,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
2作用:瀉熱解表,止咳化痰。
2 3內運八卦:5分鐘500次
3位置:寶寶手掌面,以掌心(勞宮穴)為圓心,以圓心至中指根橫紋,內2/3和外1/3交界點為半徑,畫一圓,八卦穴即在此圓上。
3手法:家長的左手握住寶寶除大拇指以外的四指,右手在寶寶的八卦穴上做環形推動。
3作用:行滯銷食,寬胸利膈,理氣化痰。
3 4清天河水:5分鐘500次
4位置:前臂內側,掌橫紋與肘橫紋的中點(總筋至洪池)成一直線。
4手法:從寶寶手腕推至肘彎。
4作用:清熱解表、瀉火除煩。
4 5揉膻中:150次
5位置:寶寶胸部正中線,兩乳頭連線中點。
5手法: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約揉50~100次;推用雙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約50~100次。
5作用:理氣順氣,止咳化痰。
5 6揉肺俞:150次
6位置:寶寶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6手法:兩手拇指指腹放置在肺俞穴上,逐漸用力下壓,按而揉之,使患處產生酸、麻、脹、重的感覺。再用大魚際緊貼于穴位,稍用力下壓,來回摩擦穴位,以局部有熱感、皮膚微紅為度,再輕揉按摩放松。如此反復操作5~1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
6作用:通宣理肺、止咳化痰、順其定喘。
6 7揉天突:1分鐘
7位置:寶寶胸骨切跡上緣,凹陷正中。
7手法:拇指輕揉天突即可。
7作用:理氣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嘔。
7 8分推肩胛骨:150次
8位置:寶寶肩胛骨骨縫內緣。
8手法:用雙手沿雙肩胛骨骨縫作彎月形從上向下推動。
8作用:理氣順氣,順其定喘,止咳化痰。
8 9按揉足三里:1—2分鐘
9位置:寶寶膝蓋髕骨下外側膝眼下三寸、距脛骨前緣外一橫指(中指)按之凹陷處,左右腿各一穴位。
9取穴:爸爸媽媽用拇指指腹沿著寶寶的小腿下端脛骨外側緣由下向上推,當推至突出的斜面骨頭不能再推時,拇指尖所指處向外旁開一橫指即是。
9手法:將左右手分別放于同側的足三里穴位上按摩,力度以能夠忍受為度,按揉結合。
9作用:健脾和胃、調養氣血。
9 10捏脊:10遍
10位置:寶寶背部脊梁。
10手法:兩手拇指和食、中指相對沿脊柱兩旁,由龜尾部向大椎方向捏起皮膚,雙手交替捻動向前推進。
10作用: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調理脾胃。
10 11推小橫紋:100次
11位置:寶寶掌面小指與手掌交界處的橫紋。
11手法:用拇指指甲按揉此處即可。
11作用:化痰止咳。
11 12寶寶咳嗽有痰不同病期怎么推拿
121、初期在肺
12一般寶寶在感冒初期咳嗽時,建議媽媽給孩子捏脊,配合分推肩胛骨,按揉肺俞。分推肩胛骨和按揉肺俞穴可以交叉進行。對于捏脊很配合的寶寶,還可以采用橫向捏肺俞的方法操作20遍。
122、中期在脾
12寶寶中期咳嗽有痰應采用運內八卦、揉掌小橫紋、按揉天突、按揉膻中、揉中脘穴等結合,這些穴位都有化痰止咳的功效。尤其揉掌小橫紋配運內八卦對于治療氣管炎、支氣管炎和肺炎引發的痰咳功效明顯。
123、后期在腎
12到了寶寶后期咳嗽階段,就要鞏固寶寶的身體,以調養為主,采用補脾經、補肺經、補腎經、揉膻中穴、按揉足三里可增強寶寶體質,預防寶寶以后咳嗽。
12 13寶寶咳嗽有痰推拿小貼士
131、一天推拿一次,推拿建議做寶寶左手,推拿力度輕柔,可用爽身粉當介質。
132、寶寶年齡不同,組方中各穴位相同時間下的推拿次數會不一樣。
133、每天早晚堅持揉5分鐘,長期堅持必能改變小孩脾胃狀況。
134、如果試遍以上方法還不奏效請及時到有經驗的小兒推拿調理師或正規醫院治療,切莫在家獨自折騰耽誤孩子病情。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