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正兒八經的星二代,受邀進入小綠屋的熱門新秀,波爾-波爾在今年的選秀大會上直到次輪第44順位才被叫到——要知道,在一年前,波爾-波爾在ESPN全美高中生的排名中一度達到過第四。
做出這個選擇的依然是掘金(他們從熱火手中交易得到了他),而這筆交易也被認為是刮彩票之舉,畢竟他們的核心約基奇也正是從這個位置被他們發掘出來的,5年之前,誰能想到二輪出身的可樂肥宅能把一群美利堅的精壯肌肉男都整得服服帖帖,最后變成為MVP候選人呢?
馬后炮而論,其實每年都會有一些匪夷所思掉到二輪的天才球員,而就像無數樂此不疲的盤點文章始終質疑的那樣,這似乎是一個“薛定諤式的約基奇”式的問題,你根本不知道一個什么樣的球員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會成為寶藏男孩。
那,低位淘寶到底有沒有規律可循呢?
海外挖角什么最重要?帶路黨!
顯然,二輪淘寶很大一部分來自海外球員,而球員信息的不對稱是海外挖角的最大因素——就像我們不知道對面的幽鬼有沒有打到3800塊一樣,美國的NBA球隊其實也很難搞清楚歐洲到底都藏了那些天才,而這個時候,你就需要一些擁有特殊才能的人來搞定,比如掘金的職員表中有一位在球迷中知名度近乎于沒有的立陶宛人名叫阿爾圖拉斯-卡爾尼索瓦斯,正是他的存在,促成了約基奇來到掘金,成就了這一段次輪淘寶佳話。
2014年,當時只有19歲的約基奇被掘金選中,當時約基奇沒有選擇立即到隊報道,而是留在歐洲繼續打了一個賽季,畢竟同年掘金還在第16順位拿到了努爾基奇,臃腫的內線配置不能給約基奇寬松的成長空間。
而掘金對約基奇一開始也沒有太高期望,約基奇團隊方面也沒有準備好去NBA,2014-15賽季結束前,約基奇甚至已經接近和巴塞羅那談妥了轉會,有意思的是,當時巴塞羅那對約基奇的表現并不滿意,決定推遲簽約。而在這個時間節點上,剛來到掘金任職不久的卡爾尼索瓦斯抓住了這個機會,努力推動運作把他帶到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