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的云南有一個日本人的墓葬,里面埋葬著五名日本軍官,其中一個還是少將,他們都是以跪著是方式被下葬的,以這種形式下葬,那肯定是由于他們在中國犯下了嚴重的罪行,那么他們犯下了什么罪行,竟遭到中國人民這么痛恨呢?
1944年中國軍隊和日軍在騰沖打了一場慘烈的戰斗,當時日軍占領著騰沖,總指揮就是上文提到的那個少將,叫臧重康美,而中國軍隊想要從他手中奪得騰沖的控制權,于是中國軍隊和日軍展開的殊死搏斗,在一百多天的時間里發生了四十多場戰斗,最后中國軍隊強行渡過了怒江,打敗了在騰沖的日軍,奪得了騰沖,這場戰斗上百日本軍官被打死,日本士兵也有六千多人死亡。
不過中國軍人的傷亡也極其的慘重,有一千多名將領戰死,一萬七千多士兵犧牲。雖然我們取得了勝利,但是這么大的代價讓中國人民對日軍更加的憤恨,為了紀念這些犧牲的英靈,我軍便在騰沖修建了這個公墓,讓后人不要忘記這段歷史,不要忘記犧牲的前輩。這個公墓叫國殤公墓,國殤來自于屈原的著作,之所以這樣叫,主要是為了懷念在國家生死關頭,為祖國犧牲的烈士,也是為了警示后人。
除了要紀念這些犧牲的革命先輩之外,我們還要對這些犯下不可原諒罪行的罪人施以懲罰。而作為在這場戰斗中的始作俑者日軍少將藏重康美自然讓中國人民非常的憤恨,為了讓他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懺悔,于是人們把他的雙手反綁住,雙膝跪著,以這個屈辱的姿態埋在的中國軍人的烈士墓一旁。其他四名日本軍人也和他葬在一起,他們也是罪大惡極的罪犯,這些人根本不配在墓碑上有名字,人們在他們墓碑上只刻了兩字——“倭塚”。
“倭”這個字是我國漢朝的皇帝光武帝給日本人起的名字,當時日本人對這個名字非常喜歡,到了現在我們這么叫就是對日本人的蔑視了。日本人得知這兩個子的含義后,對我們的做法非常的不滿,因為覺得是對他們的侮辱,但是對中國人名的侮辱他們做的還少嗎?現在還進行抗議,真是不知羞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