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駕馬車拉動整個通信行業增長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一方面,用戶增長速度放緩,提速降費持續不斷,價格戰趨于白熱化;另一方面,IoT成熟落地,AI開始賦能通信行業,5G正式商用在即,由此孕育了各種各樣的市場機會,通信行業作為基礎行業,通過拉動信息消費以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依舊不可替代。
這樣的時代也是一個新舊交替、動能轉化的時代,可以預計,未來隨著5G、IoT、AI的進一步落地,信息通信行業將爆發出蓬勃發展的力量,整個行業也將以煥然一新的面貌,踏上新的征途。而5G、IoT、AI則將成為拉動整個行業增長的“三駕馬車”。
5G:變不可能為可能
與4G網絡相比,5G具有高帶寬、低時延、大連接、低功耗、高安全等特性,而這些特性正是物聯網所需要的基本特征。5G將與多個垂直行業相結合,提升傳統產業的效率和質量,正所謂“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全球范圍內,大多數5G網絡部署將從2020年開始啟動。預計到2023年底,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5G用戶數將超過10億,而中國將占到一半以上。占移動簽約用戶總數的12%,由5G帶來的流量將占移動數據總流量的20%。
2018-2025年全球5G用戶數統計情況及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IoT:破解人口紅利消失之魔咒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通信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7月,移動寬帶用戶數達12.7億,4G用戶占比達73.9%。不限量套餐服務刺激移動電話用戶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截至2018年7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5.2億戶,同比增長11.1%,1-7月凈增②1.07億戶。其中,移動寬帶用戶(即3G和4G用戶)總數達12.7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83.4%;4G用戶總數達到11.3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73.9%,較上年末提高3.6個百分點。
2018年1-7月中國移動寬帶用戶總數(3G/4G)占比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未來增長何在?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物聯網提供了新的空間。2017年,三大運營商在物聯網網絡建設方面展開了“軍備競賽”,進入2018年,運營商積極建設物聯網基站,同時部署平臺、業務等環節。
中國移動通過部署云、管、端、硬件、方案等各個環節,實現了物聯網用戶的快速增長,截至2018年6月,中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達到3.84億,物聯網收入同比增長47.6%,遠遠高于2.3%的整體通信服務收入增長水平;截至2017年底,中國聯通物聯網連接數已突破7000萬個,其中物聯網基礎平臺連接數已到達5700萬個,承載企業客戶超過1.2萬家,2018年中國聯通制定了物聯網連接數突破1.3億個的目標。
2018年上半年物聯網連接數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目前已經被挖掘的只是物聯網巨大蛋糕的一角,未來在業界的共同拓展下,更大、更誘人的蛋糕將擺在業界面前。2017年各種制式的物聯網連接數已超過20億,預計到2020年各種制式的物聯網連接數將突破70億。
AI:賦能通信行業
進入2018年,人工智能驟然升溫,各種人工智能大會接連不斷,從側面反映出了人工智能的熱度。而在信息通信行業,人們普遍認為,人工智能與信息通信業的和諧共舞已是必然。那么,人工智能與信息通信行業如何結合?
目前來看,人工智能與運營商結合最成熟的領域是智能客服。例如,中國移動已經在服務系統大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當用戶撥打10086時,有部分電話是人工智能回復的;即便是人工回復,也由人工智能技術首先進行語言語義理解,然后到知識庫調取相應信息,再為坐席人員提供幾個參考回復答案。2018年8月,中國移動機器服務的比例已經提升到了20%。
人工智能賦能電信行業,更加的價值體現在網絡運營維護方面。再以中國移動為例,中國移動現網運營維護的復雜度近年來呈現幾何級數增長,基礎網絡“四代共生”(2/3/4/5G),核心網演進“十域并存”(CS/PS/IMS/物聯網/國際網等),現網運維工作面臨量強度大。人工智能技術能夠突破自然人的限制,隨時監測、自動預警網絡故障,并實時作出處理,或者給出處理建議,有效解決人工維護耗費人力、處理不夠有效、反應不夠及時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