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庫里是NBA劃時代的頂級射手,這已是毫無疑問。那么,庫里的投籃動作與出手方式,究竟算“標準”嗎?
眾所周知,庫里出手極快。因為快,所以經常投籃動作做得不充分。
但,那又有什么關系?就是敢扔,就是能進。
過去幾十年里,雖然雷·阿倫和史蒂夫·科爾等純射手保持著教科書一般的出手方式,但NBA也有許多優秀射手的投籃手形很不規范。
拉里·伯德的跳投,就從頭部右側出手,起始動作像是肩膀托著個水壺。邁克爾·里德(雄鹿隊球員)出手時,腿是張開的(這通常被認為是個壞習慣),且傾向于從耳朵后方把球“彈”出去。
還有在國王、火箭、森林狼、馬刺等球隊效力過的凱文·馬丁,他的投籃動作讓教練想哭,卻偏偏很準。
馬丁說,他之所以那樣投籃,是因為小時候經常跟比自己大四五歲的孩子一塊兒打球。
“如果你見過我的身材,就知道我不可能跟他們撞,”他說,“所以我就站在三分線外,只能投籃。為了能讓球碰到籃筐,我不得不把球猛扔出去。”
到高中,教練已經不敢再糾正馬丁的投籃。“教練經常那樣跟我說,”馬丁聳聳肩,“只要球能進,動作想多丑就多丑吧。”
投籃有時候就像學一門外語。有些人不用怎么學,自然而然就會了;而有些人年復一年地上課、練習,卻怎么都不自在。
沙克·奧尼爾、蒂姆·鄧肯、德懷特·霍華德這些大塊頭,投籃天然就不像射手們那么自如,罰球更是他們的“阿喀琉斯之踵”。
2009年1月的一場比賽,霍華德砍下39分,可魔術隊還是輸給猛龍隊6分。賽后,魔術主教練斯坦·范甘迪對霍華德18投11中的罰球很不滿意,他對記者們說:“他的(罰球)水平就是這樣,但還不夠好,60%的罰球把比賽變得艱苦。我們原本擁有很大的優勢,他們根本防不住他,可到了第四節,他們就犯規,每次都是兩罰一中,然后你到另一端,他們卻兩罰兩中,這是很大的差別。”
霍華德聽了教練的話,心里也郁悶:“說我本可以罰進更多球,讓我很沮喪,因為我不是故意罰不進的。我知道,總有些時候你會罰進,總有些時候你罰不進,無能為力。”
霍華德也有過11罰9中的時候,他一得意,就開玩笑說:“我要告訴教練,讓我去罰技術犯規的罰球。”可大范甘迪不會那樣做,因為霍華德的罰球始終穩定不了。
2009年總決賽第四場,霍華德有機會用罰球鎖定勝利,結果兩罰不中,對手湖人隊將比賽拖進加時,最終加時取勝并奪冠。
這就是罰球線上最讓人惱火的事情:在某天晚上,它是全世界最簡單的投籃,但在另一天晚上,它又變成最困難的投籃。這意味著:人人都能把球罰進,但問題是,到最重要的時刻,你能否罰進。
而對庫里、雷·阿倫、凱文·馬丁而言,這種問題,就像喝水一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