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平路街道與同濟大學緊緊圍繞“三區融合、聯動發展”理念,積極開展合作共建,項目累計達到120余個。雙方始終堅持以黨建為引領,以項目共建為切入點,共同建設安定祥和的社區環境,共同營造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共同搭建整合街校資源的公共服務平臺,不斷豐富“社區的大學、大學的社區”的內涵,實現了街校共建、共享、共贏、共榮。
1
設計創意學院
微更新微改造
讓街區變得更有溫度
自2015年四平路街道與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簽訂創新創意創業街區合作框架協議以來,先后合作開展“四平空間(SPace)”創生行動第一季、第二季、第三季活動,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不同領域的設計師、藝術家和大學師生們走進社區的角角落落,了解居民對于公共空間的意向和需求,與居民互動,一起用豐富的創意、藝術的靈感、精巧的制作,使街區發生了令人驚喜的創變!
2017年6月,街道聯合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和上海玻璃博物館共同建設的文教結合項目——當代首飾與新文化中心 ( The New Center of Contemporary Jewellery and Design Culture,簡稱:NoCC )。時隔三個多月,街道與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和MIT合作將阜新路的廢品回收站打造成為“上海第一個Livinglab生活實驗室”,聚集全球知識創新資源,在真實的社區情境中展開社會創新探索和實踐。
標簽四平路1028弄的“未來生活方式原型街”不日也將問世。通過引入創新、創意、創業元素提升社區的文化品質和內涵,助力楊浦“三區一基地”的建設。目前一批“樓道微改造”等公共空間優化項目也如火如荼在推進,正在提升老舊社區的功能和形態,賦予其更多的黨建元素和人文關懷、趣味性和設計感,讓街區變得更有溫度。
2
標簽馬克思主義學院
聯合辦校
黨員教育有了主陣地
2016年5月,四平路街道社區黨校成立以來,一直堅持與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合作辦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20名骨干教師擔任社區黨校兼職教師,承擔著社區黨校70%的教學任務,將高端教育資源嫁接到社區黨員身邊,堅持把政治思想組織建設放在首位,以實用為導向,為社區黨員提供了“配餐”、“點餐”送教課程,做到黨員干部缺什么補什么,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并將黨員教育培訓不斷延伸輻射至轄區內各級黨組織和廣大普通黨員,實現了黨員教育全覆蓋,打通了一條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新路徑,使社區黨校成為黨員教育的主陣地和“加油站”。
標簽3
人文學院
國學進社區
讓社區親子共讀經
2017年4月,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萃取傳統文化思想精華,提升社區居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感知禮敬,四平路街道社區黨建服務中心與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守中書院”合作打造了滬上首家社區公益國學親子班,旨在積極探索社區國學教育新模式,為社區文化發展提供優質的指引。先后開設了《論語》親子課“仁平班”和“義平班”,兩個班級共有60對親子學員,“親子共學”的教育模式讓家長獲得更多的參與感,從而更好地和孩子進行交流。開班以來,在社會上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并深受社會好評。
4
經濟與管理學院
“點菜式”共建
讓“雙向服務”更精準
2017年5月,四平路街道社區黨建中心與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對接合作,按“雙方需求”開展“點菜式”共建,街道社區黨建中心為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1名研究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搭臺唱戲,讓他們到社區6個居民區體驗“當居委干部”,進行社會實踐,而經濟與管理學院研究生則為街道開展區域化黨建、兩新黨建、居民區黨建、黨員“雙向需求”課題調研,為街道探索創新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精準服務好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列出“雙向需求”清單,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徑,取得了雙贏。
標簽5
法學院
法律進社區
讓社區變得更和諧
2015年5月,四平路街道鐵嶺路90弄居民區黨總支與同濟大學法學院開展黨建聯建,充分利用法學院法律專家等人才聚集的優勢,在社區設立“法律信箱”,為居民搭起法律咨詢的橋梁。法學院的資深專家和研究生黨支部的大學生們,定期到居民區開展法律知識講座、法律咨詢活動,向社區居民普及法律知識,并通過設立“法律信箱”,方便了居民法律咨詢,避免了諸多法律法規困擾和上法院、去律師事務所咨詢等諸多不便,解決了一件件困擾居民的法律問題,有力的推動了和諧社區建設,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贏得了居民的“好口碑”。 獲得楊浦區首屆“小巷總理”提名獎的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謝鳳妹,則多次走進同濟大學的教室,為法學院的學生講授社區服務管理經驗體會。
標簽6
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
“提米公益團隊”
致力服務社區百姓
2016年9月,同濟大學政治與國際關系學院正式注冊“提米社區服務中心”,以“公益服務團隊”的身份服務于四平路街道密云路社區睦鄰中心,“公益服務團隊”以專業化、社會化的形式,服務于社區,始終堅持“社會所需、群眾所求、團隊所能”的原則,以“打造公眾空間,提供居民交流平臺;強化公眾服務,引導居民共建共享;開展公眾活動,增強社區凝聚能力”為目標,開展系列活動,服務人民群眾所需,在促進公益事業、創新社會治理、倡導文明新風、建設和諧社區中發揮更重要的作用。
7
景觀學系
公共空間改造
引發多元參與共治
2016年6月,四平路街道與同濟大學景觀學系共建合作,推進社區空間改造,采用以專家引領自治理念,讓居民自己動手設計、營造、維護小花園,共同打造建設了“我們的百草園”、“363芳園”、“360藝術裝置”等項目,通過螺旋花園、鎖孔花園、生態堆肥、厚土栽培、雨水收集等,探索上海都市“樸門”的策略與實踐,其中還包括了循環利用的迷你兒童樂園等?!鞍俨輬@”雖小,但身兼數職,低碳社區示范點,通過廢舊材料的利用、植物漂流站、廚余垃圾堆肥的利用實現物資的節約;通過景觀提升后吸引居民走出家庭、進行社區活動來減少家庭能耗;此外,居民全程參與節省了傳統施工費用。通過居民對社區花園的共同營造和維護,提升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并以此作為社區自治的實踐之一??臻g改造項目的推進,營造了公眾參與、多元共治的良好氛圍,使社區更具活力和魅力,老百姓更有獲得感!
標簽8
標簽航力學院
微小飛行器實驗室
成為社區科普主陣地
2016年11月,四平路街道與同濟大學航空與力學學院 (簡稱“航力學院”)合作,同濟大學航力學院“微小飛行器實驗室”正式掛牌,作為社區“中小學生航空科普教育實驗基地”,定期開展“航空公益科普日”活動,每年寒暑假社區中小學生可以免費走進同濟大學“航力學院”聆聽科普講座,參觀微小飛行器實驗室飛機展廳、飛機設計室以及加工間等場所。同年11月19日至20日,“同濟·四平航空科普展暨第二屆同濟大學飛機展”在四平社區舉辦,共展出無人機、仿生飛機、微小飛機、靜態航模和飛行器等300余架,飛機展設立在四平社區,一方面為了向大眾傳播科普航空知識,另一方面也在于展示同濟大學的航空科教成果與風采。
9
標簽知識產權學院
主動對接需求
為“兩新”企業提供服務咨詢
2017年12月5日,四平路街道與同濟大學文科辦公室、國際知識產權學院黨支部開展十九大精神聯組學習會,學習會上,雙方明確建立黨建聯建機制,共同搭建街校聯動的公共服務平臺,不斷豐富“社區的大學、大學的社區”的內涵,實現街校共建、共享、共贏、共榮。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表示,要充分利用同濟大學國際知識產權學院自身專業優勢,在知識產權領域主動與社區對接,為社區“兩新”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咨詢服務。
10
國際文化交流學院
文化交流合作
以食為媒傳遞異國風情
2015年以來,四平路街道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與同濟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共建合作,共同舉辦每年一屆的“社區美食節”活動,同濟大學國際交流學院的外國留學生們踴躍參與,以食為媒促進中外交流、鄰里交流、社區單位交流,通過食物暖暖的味道,傳遞各方深深的情誼。同濟大學國際交流學院的留學生們,不僅在活動現場帶來了風味獨特的各種異國料理,品嘗美食之余,留學生們還帶來了節奏歡快獨特的印度舞和極具異域風情的歌曲表演,為活動增添了一份喜慶氣氛。在活動前國際交流學院的外國留學生們走進了社區居民的家里,與中國家庭一起選購食材、制作品嘗中華傳統美食,與中國家庭互換象征友誼的綠色盆栽,共祝友誼長存。國際交流學院的外國留學生們連續十三屆參加社區“元宵行街會”活動。
標簽社區黨建辦供稿
往期回顧
【市容管理】四平路街道“重拳”出擊,治理共享單車亂停放
【睦鄰家園】四平路街道殘疾人聯合會第六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
【睦鄰黨建】黨校在家門口,“大咖”在你身邊
【志愿服務】12.5“國際志愿者日”,我們一起以“愛”為名服務他人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