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CEO張勇:商業操作系統是一種能力的輸出。還有不到八個月的時間,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將接替馬云,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阿里掌門人就此更迭。在獨特的“合伙人”機制下,張勇和其他新一批領導者已經成為阿里的中流砥柱。張勇近期一直在提阿里商業操作系統的概念,在接受記者專訪時,他分享了自己對于這個概念的理解。
張勇說,從今天向未來看去,就會發現所有客戶都在走向整體的數字化經營,互聯網不僅用在銷售方面,同時也用在營銷、用戶管理、消費者運營等方面。他認為:“今天越來越從需求端走向供給側,而供給側改革,最重要的是供給側數字化革命,把消費需求和供給完全對接起來。”
他表示,過去是生產什么就賣什么,但是到了今天,應該根據市場需要去組織設計和生產。從營銷到供應鏈,從產品設計生產到物流,甚至最源頭的原材料準備,整個產業鏈都在變得全方位數字化。
在全面數字化過程中,所有企業都需要面向消費者的市場,所有企業在經營中都需要流動資金金融服務和消費者金融服務,包括2B的金融服務和2C的金融服務。而阿里有所有企業都需要的、讓貨品流轉更高效的物流供應鏈管理,也有企業要變成數字化經營所需要的IT基礎設施,也就是窄義的云。
在張勇看來,這樣的商業操作系統是一種能力的輸出,而不是一個工具的輸出。阿里給企業提供的是數字化整體能力。比如阿里參與到分眾的運營之后,分眾的電梯樓宇廣告或者框架廣告,從過去的展示媒體變成了現在的數字媒體。商業操作系統的核心不是單一的某個方面,而是把所有的方面加在一起,形成一種能力,這個能力讓軟硬件結合得更好,讓用戶體驗變得更好。
張勇認為,未來互聯網會從有形變成無形,會變得“潤物細無聲”,這是一種滲透在各行各業或者產業鏈各個環節的能力。他說自己不太希望用“互聯網化”這個詞,而是用技術和思想,“一說到互聯網,大家容易想到網站、手機客戶端,其實它是一種數字技術,同時思想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