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德國政府正式宣布在未來的核武器載機招標中放棄采購F-35,由于這批飛機擔負任務的特殊性,作為北約領頭羊的美國雖然嘴上沒有說什么,但在美國國內仍然引起了關注。近日,兩名美國安全政策高級專家就在美國媒體上發表聯合署名文章稱:德國拒絕采購F-35的決定是出于國內政治考量,而非站在北約集體安全利益的角度下做出的,自此之后,德國空軍在北約內將淪為二流。
圖1 德國已經拒絕采購F-35戰斗機
曾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國防政策高級主管的漢斯·賓內克和新美國安全中心的高級研究員詹姆斯·湯森近日在美國《國防新聞》網站上發表聯合署名文章稱,德國拒絕采購F-35戰斗機的決定雖然鞏固了法德防務合作的基礎,但將使德國在北約內的地位大大降低,德國空軍至少在2040年之前都將淪為一支二流空軍。
在文章中,兩位美國安全政策專家稱德國做出的這一決定顯然將德國國內政治考量置于北約集體安全利益之前,這樣的決定是“令人不安的,應該重新考慮這一決定”,他們還為德國算了一筆賬,稱在不考慮采購F-35的前提下,德國只有3個選擇,第一個是增購歐洲“臺風”戰斗機,第二個是購買美國波音公司生產的F/A-18E/F“超級大黃蜂”戰斗機,第三個是兩個都買,并稱“從提高德國空軍作戰能力以及維持其在北約空軍中的領導地位的角度來看,這三個剩余的替代方案都是第二好的。”顯然,這兩位美國專家在不遺余力的推銷美國戰斗機,文中他們還不無遺憾的表示,F-35戰斗機是迄今為止最好的飛機,對德國空軍執行北約賦予的核突擊任務有著莫大的好處,在如今有8個北約成員國同意購買F-35的情況下,德國的拒絕將使德國缺席這個“精英組”,在北約內部淪為二流。
圖2 美國希望德國可以采購F/A-18“超級大黃蜂”
實際上,作為北約領頭羊的美國一直在向北約各成員國施壓要求其提升軍費預算,按照美國政府的說法,北約各國應當在集體安全防務中分攤更多的經費和責任,軍費預算至少應提高到國民生產總值的2%,從這次美國政策研究人員發表的文章來看,恐怕美國之前的要求不僅僅是為了減輕美國的壓力,更重要的還是為美國軍事工業尋找新的機會,他們在文章中毫不避諱的聲稱歐洲各國采購美國軍事裝備才是最好的選擇,對目前以法國和德國為首推動歐洲防務一體化的動作可謂是深惡痛絕,在文章中稱德國放棄采購F-35戰斗機是為了鞏固法德防務合作的基礎,以免影響法德目前共同研制的第六代戰斗機的訂單。用他們的話說就是“應該鼓勵一個強大的法德引擎作為歐洲防務的核心。但它不應以犧牲最佳的北約空中力量和威懾力為代價,也不應以犧牲更廣泛的北約團結為代價。”
圖3 美國對歐洲防務合作相當不滿
法國和德國今年年初簽訂了旨在推進兩國國防和外交政策合作的“亞琛條約”,并宣布共同研制第六代戰斗機,而美國的兩位政策研究人員一面攻擊德國的決定“失策”,一面不遺余力的推銷美國軍事裝備,更威脅稱這樣的決定犧牲了北約內部的團結,看來美國國內對法國和德國的合作是相當不滿的,他們只想看到歐洲淪為美國軍火的傾銷市場以及跟班兒,根本不愿意真正看到歐洲的“防務自主”。(利刃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