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惠東縣稔山鎮竹園村竹園村民小組彩旗飄飄,獅舞鼓鳴,一派喜慶氣氛。該村民小組解散了20多年的舞獅隊重新響鑼,全村男女老少盛裝慶祝舞獅隊重新組建,還為村中的金獅精武文化館舉行了簡樸的揭幕儀式。
舞獅隊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
“竹園村民小組的舞獅隊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距今有200多年歷史。”竹園村民小組村民、金獅精武文化館名譽館長鐘佛培介紹說,舞獅隊創建之初,主要是自娛自樂,同時組織村民習武防御海盜等。隨著舞獅隊名聲不斷擴大,在春節及一些農村重要習俗活動,越來越多的外村主動到村里邀請舞獅隊去表演。這些村除本鎮的外,還有鄰近的大嶺、梁化、平海、鐵涌等鎮的,甚至還有深圳、東莞等地的。
“以前每年春節都是舞獅隊最忙的時候。”鐘佛培說,每年春節從大年初一一直到年二十,舞獅隊都要連續表演,主要是活躍節日氣氛,加強與外村的聯系,弘揚體育精神。“盡管當時基本上不在家里過年,而且報酬也不高,但大家都熱心參與。”老隊員鐘潤明說。
據了解,竹園村民小組舞獅隊除在本地和外地村里表演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還3次參加稔山鎮舉辦的舞獅表演比賽,并獲得過一等獎。“一直到‘文革’前,舞獅隊還有30多人,活躍于鄉村之間。”鐘佛培說,“文革”之后,舞獅隊停止了表演活動,后來又得到恢復,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越來越多年輕人外出務工以及各種因素影響,舞獅隊基本上解散,停止了表演。
“在革命時期,部分舞獅隊員還協助過紅軍官兵出港。”鐘佛培說,在彭湃和海豐農運影響下,竹園村在早年就建立了黨組織,在黨的領導下,竹園村舞獅隊許多隊員逐漸發展成為革命者,有的還成為黨員,部分人員在以后的革命斗爭中英勇犧牲了。當紅軍官兵要出港時,竹園村舞獅隊許多隊員主動承擔起了護送任務。據了解,在臨近的雁湖村從事革命工作期間,開國上將李濤負傷后,竹園村舞獅隊員之一、老中醫鐘崇喜曾多次給他醫治。
重組當天30多名青年踴躍報名
“為加強溝通,增強村民的凝聚力,也不讓舞獅活動失傳,前段時間我們決定重組舞獅隊,并得到村民的大力支持。”鐘佛培說,就在發出通知的當天,就有30多名外出務工青年返回家鄉報名參加。“舞獅隊不僅能夠強身健體,更重要的是能加強鄰里的溝通和了解。”新參加的隊員鐘奕鋒說,隨著越來越多村里年輕人外出務工,平時由于缺少溝通,彼此甚至碰到了也不一定認識,而舞獅隊卻能為加強溝通提供平臺,因此很樂意報名參加。
據了解,以前竹園村舞獅隊參加人員僅限于竹園村民小組,此次重組放寬至全村,目前除竹園村民小組村民外,鄰近的小澳、竹背等村民小組的村民也紛紛前來報名參加,服裝等設備經費則由當地企業主和外出熱心人士捐助。據介紹,小澳村民小組與竹園村民小組此前因為土地爭議引起小摩擦,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竹園村舞獅隊重組后,兩個小組村民摒棄前嫌,重歸于好,小摩擦化為友誼之花。
【記者】賴金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