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酒店行業動蕩的一年,從“營改增”的落地到萬豪正式收購喜達屋,從經濟型酒店日趨激烈的競爭環境到公寓民宿不斷侵蝕市場,酒店行業的發展愈顯多元化和融合性。與此同時,互聯網大數據將全新的視角和分析方法帶入酒店業,透過大數據和統計分析來觀察行業、優化管理,已經勢在必行。
住宿行業經歷2013年低谷之后,今年一線城市高端酒店盈利能力已基本恢復。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酒店行業發展趨勢及投資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高端酒店市場逐步企穩回升,2016Q4五星級酒店平均出租率達61.43%,同比提升2.68pct。2016Q4華住運營超過18個月酒店出租率和RevPAR近三年來也首次出現正增長。
16Q4五星級酒店入住率達61.43%,創近五年新高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業內人士表示,今年中國酒店市場不光入住率提高,平均房價也已經出現了回升的跡象,2017年前九個月中國內地酒店RevPAR(每間可售房收入)同比增長6%。其中奢華、超高端、高端三個檔次的酒店一掃2016年的負增長態勢,今年前九個月RevPAR分別同比增長4.8%、5.5%和5.6%。
中國酒店業的品牌競爭尚未達到差異化階段,各個品牌之間的橫向競爭依然存在,對比早前國際品牌備受推崇的階段,目前國內與國際品牌間已接近平分秋色。而高端市場國內酒店品牌加快發力的同時,國際酒店品牌方面除了洲際與豪生外,其他品牌的發展步伐則有所放緩,開始側重于中國中檔酒店市場的開發。
商業模式方面,上述報告指出,過去國內酒店集團多以重資產模式經營旗下品牌酒店,但這種資產回報率模式在集團處于擴張階段時,弊端愈發明顯。未來國內酒店市場或將嘗試更多類似輕重資產并重的商業模式,以此將集團資產與品牌經營剝離,既能保證酒店前期投資回報率,又能在后期持續提升酒店品牌影響力。
今年高端酒店市場全面回暖,此前國際酒店品牌叱咤中國數十年,今年本土品牌則加快了發展步伐,尤其是曾經的業主方紛紛發力自營品牌;另一方面,市場投資趨于理性,一線城市良好的投資回報如何在二三線城市復現,如何設置品牌矩陣、滿足消費需求變化并提高坪效,成為酒店管理企業共同思考的問題。
在一個供大于求的需求經濟時代,企業成功的關鍵就在于,是否能夠在需求尚未形成之時就牢牢的鎖定并捕捉到它。以上是前瞻產業研究院對酒店行業相關分析,如果您還在為行業其他問題感到困惑,可以點擊在線咨詢,專業研究人員為您提供正確的競爭和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