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硅行業發展現狀
對工業硅市場方面,在環保監察力度不斷加強、國內供應側結構調整的背景下,2018年以來我國工業硅行業總體呈現為平穩過度的態勢,具體表現為:工業硅產量再創新高;內需有新亮點,增速不及預期;產業結構調整有序進行。
工業硅產量再創新高,新疆、云南和四川為工業硅主要生產地區
工業硅位于硅基新材料產業鏈的頂端,是光伏、有機硅、合金等國民經濟重要部門的核心原料。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工業硅產能也呈現了持續、快速、穩定發展的態勢。據硅業分會統計,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工業硅產量共計165.5萬噸,同比增長7.68%,再創歷史同期新高。
2012-2018年Q3中國工業硅產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8年前三季度,新疆是工業硅產量最大的地區,產量為72.5萬噸,占到了國內總產量的43.81%,較2017年同期增加16.1萬噸;云南產量為35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21.15%,較2017年同期減少1.7萬噸。四川上半年產量為20萬噸,占國內總產量的12.08%,較2017年同期減少2.2萬噸。對比2017年和2018年前三季度,僅新疆地區產量增加,云南和四川地區產量均減少。
新疆地區產量增量主要來自于合盛硅業鄯善工廠一期項目的順利投產,四川省作為較早生產工業硅的省份,近年來隨著具有能源優勢的新疆地區逐步崛起及在一些原輔材料價格迅速上漲,在沒有小水電電價優勢的支撐下,部分硅企業主動減產,使得四川地區產量呈現微幅萎縮態勢。
2017-2018年中國工業硅產量地區分布及增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內需有新亮點,增速不及預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硅冶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4-2017年中國工業硅行業消費量逐年升高。2014年中國工業硅行業消費量已達83.8萬噸,到了2016年中國工業硅行業消費量首次突破百萬噸,截止至2017年中國工業硅行業消費量增長至135.5萬噸。2018年全年統計數據暫未公布,從2018年前三季度數據看,中國工業硅消費量105萬噸,照此基數2018年全年消費量穩高于2017年消費量,但預計整體增速不及預期。
2014-2018年Q3中國工業硅行業消費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工業硅主要應用于三大領域;鋁合金、有機硅和多晶硅。其中,2018年前三季度,我國鋁合金共消費工業硅33.3萬噸,占比最高,為31.71%;有機硅消費工業硅45.5萬噸,占比為43.33%;多晶硅消費工業硅22.5萬噸,占比為21.43%;其他領域消費工業硅3.7萬噸。
2018年Q3中國工業硅行業下游領域應用情況(單位:萬噸、%)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其中,多晶硅領域是整個消費的亮點;2018年前五個月,多晶硅市場依舊延續之前的旺盛需求,一線企業幾乎全部超載運行,拉動多晶硅行業消費工業硅量同比大幅增長,但6月受“531”政策影響,市場需求出現明顯回落;國內多晶硅企業的開工率從5月份100%以上下降至8月份的59.4%。而在有機硅市場,雖然價格持續維持高位,但開工率并沒有明顯的提升,鋁合金行業則維持平穩,以上兩個領域對于工業硅的需求增幅均不及預期。
產業結構調整有序進行
2018年初以來,以環保為中心的供應側結構調整有序進行。首先,在云南、四川等地一些落后、不具競爭力的產能主動停產減產;其次,新疆投資工業硅的熱潮正在退去,僅晶和源一家企業將在2018年底之前釋放新建產能;最后,各地方環保標準正在制定,環保政策也不斷推廣執行中,促使各企業將在節能挖潛、降低成本、提升產品品質上投入更大精力,有力地推動了行業技術進步。
中國工業硅行業發展前景光明 供需雙驅動催生三大發展趨勢
2018年以來,我國硅產業整體呈現產量再創新高,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但需求增速不及預期,價格震蕩下跌,企業盈利能力下降的態勢。盡管現階段硅產業面臨著階段性需求疲軟、結構性供需不平衡、國際貿易糾紛頻發等一系列的問題和困擾,但在國家支持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發展的背景下,硅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在此之前,市場的需求持續增長帶來了我國硅產業的繁榮,預期未來2-3年內整個產業將從需求拉動轉變為供需雙驅動。硅產業的供應側結構性調整進一步加快,產業向西部戰略性轉移以及強強聯合的產業一體化已經成為未來硅產業發展的趨勢。
綜上所述,雖然目前國內硅產業正處于階段性需求疲軟,新舊動能轉換階段,但是未來產業前景依舊十分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