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6年相關環保政策的不斷發布,危廢行業有望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未來幾年危廢行業高景氣度有望延續。但眼下行業仍然面臨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資質實際運營不足,處理能力分布不平衡,企業規模小、綜合能力不強等發展困境。千億市場如何掘金,市場爭奪日趨激烈。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危廢處理行業市場市場前瞻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2011到2015年間,年全國危險廢物的排放量由3431.22萬噸上升到3976.40萬噸。預計到2019年,我國危險廢物排放量將突破5000萬噸,以2500元/噸的處理費用估算,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元。
危險廢物不單單只是工業危險廢物,還包括醫療廢物。醫療廢物一般含有大量的致病菌、病毒甚至放射性物質對人類健康和環境危害極大,其中,醫療廢物產生量巨大且來源穩定,利潤豐厚,使得眾多環保企業跨界強勢進入,搶占危廢包括醫療廢物處理市場。
目前,我國危險廢物處理處置監管仍不健全,廢物流失、倒賣、私自處理現象較多,難以進入正規處理程序,此外處理設施技術水平較低,難以滿足處理處置要求,導致我國危險廢物許可證經營效率明顯不足。
此外,不時有新聞曝光的醫療垃圾流入“黑作坊”等等,這不僅說明了醫療廢物處理市場體系需完善,監管盲區仍然存在。
隨著《2016年新版危廢名錄》與《兩高司法解釋》的出臺以及環保督察組、監管部門鐵腕監管治理下,各地對危險廢物監管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升。
據統計,《兩高司法解釋》實施以來,2014年、2015年各級環保部門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有40%是涉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案件。
雖然目前我國危廢處理行業保持了較高速度的增長,但危廢行業仍存在著行業整體集中度偏低、全國布局不合理等一些問題,成為行業發展的壁壘。